膝关节炎的诊断标准
膝关节炎的评估包括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和实验室检查。临床表现有疼痛、肿胀、僵硬、活动受限等;影像学检查中X线可观察到膝关节间隙变窄、骨质增生、骨质硬化等,MRI能更清晰显示软组织结构病变;实验室检查中血常规一般无特异性改变,活动期血沉可能增快,急性炎症时CRP可升高,但这些指标均需结合临床综合判断
一、临床表现评估
1.疼痛:膝关节炎患者常出现膝关节疼痛,初期多为轻至中度间歇性隐痛,活动后加重,休息后缓解,随着病情进展,疼痛可变为持续性,甚至在休息时也会出现疼痛,疼痛程度可能因个体差异及病情严重程度不同而有所不同,年龄较大的患者可能因关节退变等因素导致疼痛感知相对更明显,女性在更年期等特殊生理阶段,激素水平变化可能影响关节周围组织,也可能对疼痛感受有一定影响,长期从事重体力劳动或有膝关节外伤病史的人群,患膝关节炎后疼痛表现可能更突出。
2.肿胀:膝关节可能出现肿胀,可因关节腔积液、滑膜增生等原因引起,肿胀程度可轻可重,急性炎症期肿胀往往较明显,年龄较小的人群若患膝关节炎,肿胀表现可能相对更易察觉,因为其关节组织相对更娇嫩,而老年人群由于关节退变等因素,肿胀可能与其他症状交织出现。
3.僵硬:晨起或长时间静止后膝关节可有僵硬感,一般持续时间较短,数分钟至数十分钟不等,活动后可缓解,随着病情发展,僵硬时间可能延长,生活方式中长期缺乏运动的人群,患膝关节炎后僵硬表现可能更显著,病史较长的患者,关节僵硬可能成为日常活动的明显障碍。
4.活动受限:患者可出现膝关节活动范围减小,表现为屈伸不利、下蹲困难、上下楼梯费力等,不同年龄阶段的患者活动受限表现有所差异,儿童患膝关节炎可能影响其正常的行走、跑跳等活动,女性在妊娠、哺乳期等特殊生活阶段,由于身体重心变化等因素,可能会加重膝关节活动受限的程度,有膝关节手术史等病史的人群,活动受限可能因手术创伤修复等情况而有所不同。
二、影像学检查
1.X线检查:是膝关节炎常用的影像学检查方法之一。可观察到膝关节间隙变窄,这是由于关节软骨磨损所致,关节间隙变窄程度可反映病情的严重程度;还可见骨质增生,即骨赘形成,多发生在膝关节边缘等部位;骨质硬化也是常见表现,表现为关节周围骨质密度增高。对于不同年龄的患者,X线表现可能有一定特点,儿童患膝关节炎时X线表现可能相对不典型,需要结合临床其他表现综合判断,老年患者X线表现往往更能体现关节退变的全貌,女性患者若有特殊激素水平变化相关的膝关节炎,X线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关节的病理改变情况,有长期膝关节受力异常病史的人群,X线可能更早出现关节间隙变窄等改变。
2.磁共振成像(MRI)检查:能更清晰地显示膝关节软组织结构,如关节软骨、半月板、韧带等。可发现关节软骨损伤、半月板损伤、滑膜增厚、关节腔积液等情况。对于年轻患者,若因运动损伤等原因导致膝关节炎,MRI检查能更精准地明确软骨、半月板等组织的损伤程度,为诊断和治疗提供更详细的依据,女性患者在进行MRI检查时需注意自身金属物品等情况,按照检查要求做好准备,有膝关节既往病史且病情复杂的患者,MRI检查有助于全面了解膝关节内部结构的病变情况。
三、实验室检查
1.血常规:一般无特异性改变,在膝关节炎急性炎症期,可能会出现白细胞计数轻度升高,中性粒细胞比例稍有增高,但这并非膝关节炎诊断的特异性指标,不同年龄、性别等因素对血常规结果可能有一定影响,儿童的血常规正常参考值与成人不同,女性在生理期等特殊阶段血常规也可能有生理性波动,有感染相关因素导致的膝关节炎可能会有更明显的血常规异常表现。
2.血沉(ESR):在膝关节炎活动期可能会增快,血沉增快提示关节内有炎症反应,但血沉增快也可见于其他多种炎性疾病,需要结合临床综合判断,年龄较大的患者血沉可能受自身基础健康状况影响,女性在更年期等阶段血沉也可能有一定变化,病史较长且病情稳定的患者血沉可能处于相对正常范围。
3.C-反应蛋白(CRP):膝关节炎急性炎症时CRP可升高,其升高程度与炎症反应的程度相关,同样,CRP升高也可见于其他炎症性疾病,对于不同人群,CRP的临床意义需要结合具体病情分析,儿童患膝关节炎时CRP的变化需谨慎解读,女性患者在一些特殊生理情况下CRP可能出现非疾病相关的波动,有自身免疫性疾病相关膝关节炎的患者CRP往往会有较明显升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