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化道出血量有什么口诀
成人消化道出血量初步判断有口诀,大便隐血试验阳性提示每日出血约5-10ml以上,出现黑便提示每日出血50-100ml以上,出现呕血提示胃内积血250-300ml以上,短时间内出血量超1000ml可出现周围循环衰竭表现;儿童消化道出血判断有特殊性,其对出血量耐受更差;准确判断出血量对制定治疗方案至关重要,初步判断后还需进一步通过内镜、血常规等检查明确出血原因、部位等以综合制定治疗方案。
一、出血量的初步判断口诀及相关解释
(一)成人消化道出血量初步判断口诀
1.大便隐血试验阳性:提示每日出血量约5-10ml以上。这是因为当消化道出血量达到一定程度时,红细胞被破坏,血红蛋白中的铁在肠道内与硫化物结合形成硫化铁,可通过大便隐血试验检测出来,一般每日出血量超过5ml即可使大便隐血试验呈阳性,但此时患者可能无明显自觉症状,需注意观察其他伴随表现。对于不同年龄的成人,由于身体状况有差异,但基本的出血量与大便隐血试验的关系是相对固定的,年轻且身体状况良好的成人与老年身体机能下降的成人在这一指标上并无本质区别,主要依据实验室检查结果来判定。
2.出现黑便:提示每日出血量在50-100ml以上。血液中的血红蛋白在肠道内被消化酶分解,形成黑色的硫化铁,从而使大便呈现黑色。对于有不同生活方式的成人,如长期饮酒导致胃黏膜损伤的成人,其消化道出血时黑便出现的时间可能会因胃黏膜受损程度等因素略有不同,但每日出血量达到50-100ml时一般会出现黑便。
3.出现呕血:提示胃内积血量达250-300ml以上。当胃内迅速积聚较多血液时,血液刺激胃黏膜引起呕吐反射,从而导致呕血。对于有吸烟史等不良生活方式的成人,可能会影响消化道黏膜状态,进而影响呕血出现的出血量及相关表现,但本质上胃内积血达到250-300ml以上就会出现呕血这一现象是基于血液学和解剖学的基本原理。
4.出现周围循环衰竭表现:当短时间内出血量超过1000ml时,可出现周围循环衰竭表现,如头晕、心慌、乏力、血压下降、心率增快等。这是因为大量失血导致有效循环血容量不足,不能满足机体各组织器官的血液灌注需求,从而出现一系列循环系统的代偿和失代偿表现。不同年龄的成人对出血量的耐受程度不同,老年人由于血管弹性差、心功能等可能相对较弱,在出血量达到1000ml时更容易出现明显的周围循环衰竭表现,而年轻成人可能在出血量达到1000ml时才逐渐出现相关症状,但一旦出现则需紧急处理。
(二)儿童消化道出血量初步判断相关情况
儿童消化道出血的判断相对成人有其特殊性。一般来说,对于婴幼儿,大便隐血试验阳性可能提示每日出血量在1-2ml以上,出现黑便可能提示每日出血量在10-20ml以上,出现呕血则提示胃内积血量相对成人更少,可能在100ml左右就会出现。儿童的身体机能尚未发育完全,对出血量的耐受更差,一旦出现消化道出血相关表现需高度重视。例如,对于有先天性消化道畸形等基础病史的儿童,其消化道出血的判断和处理与正常儿童不同,需要更谨慎地评估出血量及采取相应措施,因为儿童的循环系统和各器官功能对失血的代偿能力较成人弱,即使较小的出血量也可能迅速导致严重后果。
二、出血量判断的意义及进一步检查
(一)意义
准确判断消化道出血量对于制定治疗方案至关重要。如果能早期准确判断出血量,对于轻度出血的患者可能采取保守治疗,如禁食、抑酸、止血等治疗措施;而对于大量出血的患者则需要及时采取输血、内镜下止血甚至手术等紧急治疗措施。例如,当判断为大量出血时,需要迅速建立静脉通道补充血容量,维持生命体征稳定,这是基于出血量与患者生命体征密切相关的原理,通过准确判断出血量可以及时启动相应的急救和治疗流程。
(二)进一步检查
在初步判断出血量后,还需要进一步进行相关检查来明确出血原因和部位等。例如,对于成人可以进行胃镜、结肠镜检查,通过内镜直接观察消化道黏膜情况,发现出血病灶;对于儿童可能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检查方法,如小儿胃镜等。同时,还可能需要进行血常规、凝血功能等检查来评估患者的全身状况,血常规可以了解血红蛋白下降情况从而辅助判断出血量,凝血功能检查有助于排查是否因凝血异常导致的消化道出血等情况。对于有基础病史的患者,如患有肝硬化导致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患者,还需要进行肝脏相关检查来明确基础疾病情况,以便综合制定治疗方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