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生、骨刺是因为什么造成的
增生、骨刺的形成受年龄、性别、生活方式、病史等多种因素影响。儿童期因骨骼生长发育动态变化需关注特殊病史情况,中老年期因骨量流失、退变易出现;女性绝经后雌激素下降增加风险,男性重体力劳动等也可致;过度运动使关节受应力刺激、运动不足致骨骼适应性变差,不良姿势使骨骼受力不均,睡姿不当破坏脊柱受力平衡;既往骨折、关节炎等病史及糖尿病、甲状腺疾病等代谢性疾病会影响骨骼代谢与结构,易引发增生、骨刺。
一、年龄因素的影响
1.儿童时期:儿童骨骼处于生长发育阶段,一般较少出现增生、骨刺情况,但如果有先天性骨骼发育异常等特殊病史,可能会有不同表现。例如一些先天性骨骼畸形患儿,随着生长发育,骨骼受力等情况改变,虽儿童期可能未显现,但后续可能出现异常导致类似问题,需密切关注其骨骼发育情况,定期检查,因为儿童骨骼生长具有动态变化性,与成人骨骼稳定状态不同。
2.中老年时期:随着年龄增长,中老年人骨骼中的钙质等代谢会发生变化,骨量逐渐流失,骨质出现退变,这是增生、骨刺较常见的年龄相关因素。骨骼在日常活动中不断受到应力刺激,中老年时期骨骼的修复与退变平衡被打破,更容易出现骨质增生等情况,比如膝关节,中老年人长期行走、负重等,膝关节软骨磨损后,机体为修复会出现骨质增生来稳定关节结构。
二、性别因素的影响
1.女性:女性在绝经后,体内雌激素水平大幅下降,会影响骨骼的代谢平衡。雌激素对骨质有保护作用,绝经后雌激素减少,骨吸收大于骨形成,骨骼更容易出现退变,进而增加增生、骨刺发生的风险,尤其是在绝经后的女性,其腰椎、膝关节等部位较易出现骨质增生情况,因为雌激素水平变化改变了骨骼的代谢环境。
2.男性:相对女性,男性骨骼一般更粗壮,但随着年龄增长,男性也会出现骨骼退变,不过在相同年龄阶段,男性骨骼退变速度可能与女性有所不同,男性在一些重体力劳动等生活方式影响下,骨骼受力不均衡等情况也可能导致增生、骨刺,比如长期从事重体力劳动的男性,其脊柱、关节等部位承受较大压力,更容易出现骨质增生来适应受力变化。
三、生活方式因素的影响
1.运动方式与强度:
过度运动:长期进行高强度、高冲击的运动,如长跑、跳操等,会使关节软骨、骨骼等受到过多的应力刺激。以膝关节为例,过度运动导致膝关节软骨磨损,软骨下骨受到刺激,机体为了修复会出现骨质增生,就像膝关节长期承受超出正常范围的压力,软骨磨损后,骨骼边缘会有新骨生成来试图稳定关节,这就是增生、骨刺形成的一种情况。
运动不足:长期缺乏运动,会使骨骼肌肉力量减弱,骨骼的应力刺激减少但也会导致骨骼的适应性变差。肌肉力量不足无法很好地缓冲关节受力,骨骼自身代谢也会减慢,进而影响骨骼的正常结构,增加增生、骨刺发生概率,比如长期久坐不动的人,其腰部肌肉力量弱,腰椎受力不均衡,容易出现骨质增生。
2.姿势习惯:
不良坐姿站姿:长时间保持不良坐姿,如弯腰驼背,或者站姿不正,会使身体骨骼受力不均衡,某一部位骨骼长期处于异常受力状态,导致局部骨骼代谢异常,容易引发骨质增生。例如长期弯腰工作的人,腰椎受力不均,腰椎椎体边缘可能出现骨质增生,因为身体姿势异常改变了骨骼的正常受力分布,刺激骨骼异常生长。
睡姿不当:不合适的睡姿也会影响骨骼,比如长期睡太软的床垫,会使脊柱生理曲度改变,脊柱骨骼受力异常,进而可能导致颈椎、腰椎等部位出现骨质增生,因为睡眠时脊柱仍处于一定受力状态,不当睡姿破坏了正常受力平衡。
四、病史因素的影响
1.既往骨骼疾病:如果既往有骨折病史,骨折愈合过程中可能出现异常骨痂形成,或者骨折部位愈合后骨骼受力结构改变,容易引发骨质增生。例如曾有过膝关节骨折的患者,骨折愈合后膝关节的力学环境改变,周围骨骼可能出现增生来适应新的力学状态;还有既往有关节炎病史的患者,关节炎症导致关节软骨破坏,进而刺激骨质增生,因为关节炎会持续破坏关节结构,机体不断进行修复,就容易出现骨质增生情况。
2.代谢性疾病:像糖尿病患者,高血糖状态会影响骨骼的代谢,导致骨骼的营养供应和代谢平衡失调,增加骨质增生的发生风险。因为糖尿病会影响血管功能,进而影响骨骼的血液供应,骨骼在异常代谢环境下容易出现退变和增生情况;甲状腺疾病患者,甲状腺激素水平异常会影响骨骼的代谢,甲状腺激素对骨骼的生长、修复等有调节作用,激素水平异常时,骨骼代谢紊乱,易引发骨质增生,比如甲亢患者,甲状腺激素过多可能加速骨骼的代谢异常,导致骨质增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