胫骨平台骨折后遗症
胫骨平台骨折后可能引发多种并发症,包括创伤性关节炎(成因是关节面不平整致软骨受力不均、磨损,表现为关节疼痛等,老年、绝经后女性、肥胖人群易患,应对需控制体重、补充钙剂等)、关节僵硬(因长时间固定和缺乏功能锻炼,表现为活动不灵活,年轻、运动员、有风湿病史人群易患,需早期康复训练)、肌肉萎缩(因肢体活动减少,表现为肌肉变细无力,长期卧床老人、儿童、久坐少动人群易患,需进行等长和抗阻训练)、下肢不等长(因骨折复位不良或骨生长异常,表现为跛行,儿童、青少年、需久站行走人群受影响大,治疗要准确复位、采用矫形或手术矫正)、深静脉血栓形成(因活动减少、血液高凝,表现为下肢肿胀等,老年、有基础病、吸烟酗酒人群易患,需尽早活动、高风险者用抗凝药并监测凝血功能)。
一、创伤性关节炎
1.成因:胫骨平台骨折后,关节面不平整,导致关节软骨受力不均,长期磨损后引发创伤性关节炎。骨折累及关节面的程度越严重,发生创伤性关节炎的风险越高。
2.表现:患者会感到关节疼痛,尤其是在负重、长时间行走或上下楼梯时疼痛加剧,还可能出现关节肿胀、僵硬,活动时关节有摩擦感或弹响。
3.人群影响:老年患者本身关节软骨就有一定程度的退变,骨折后更易发生创伤性关节炎,且进展相对较快。女性由于激素水平变化,在绝经后关节软骨的修复能力下降,也会增加患病风险。肥胖人群因关节承受的压力更大,会加重关节软骨的磨损。应对措施上,老年和肥胖患者在骨折愈合后应控制体重,减少关节负担,避免过度劳累。女性绝经后可适当补充钙剂和维生素D,增强骨骼健康。
二、关节僵硬
1.成因:骨折后需要长时间固定关节,这会导致关节周围的肌肉、肌腱、韧带等组织发生粘连,关节活动范围受限,从而引起关节僵硬。此外,患者在康复过程中缺乏有效的功能锻炼也是关节僵硬的重要原因。
2.表现:关节活动不灵活,屈伸困难,严重时关节几乎无法活动,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如穿衣、洗澡、行走等。
3.人群影响:年轻患者若在骨折后因工作或其他原因未能及时进行康复训练,也会导致关节僵硬。对于运动员等平时活动量大的人群,关节僵硬会严重影响其运动能力。病史中有风湿性关节炎等疾病的患者,关节本身就存在一定的炎症和粘连倾向,骨折后关节僵硬的发生率更高。应对措施是患者在医生指导下,从骨折早期就开始进行适当的康复训练,如肌肉收缩、关节的被动活动等,逐步增加活动量和活动范围。
三、肌肉萎缩
1.成因:骨折后肢体活动减少,肌肉长时间得不到有效的收缩锻炼,导致肌肉纤维变细,肌肉力量下降,出现肌肉萎缩。
2.表现:骨折肢体的肌肉体积变小,外观上明显变细,肌肉力量减弱,患者会感到肢体无力,行走时容易疲劳。
3.人群影响:长期卧床的患者,尤其是老年人,肌肉萎缩的速度更快。儿童骨折后若不及时进行康复训练,也会影响肌肉的正常发育。生活方式久坐少动的人群,本身肌肉力量就相对较弱,骨折后更容易发生肌肉萎缩。应对措施是在骨折固定期间就开始进行肌肉的等长收缩训练,骨折愈合后逐渐增加肌肉的抗阻训练,以促进肌肉恢复。
四、下肢不等长
1.成因:骨折复位不良,导致骨折端移位,使两侧下肢长度不一致。另外,骨折愈合过程中出现骨生长异常,也可能造成下肢不等长。
2.表现:患者行走时会出现跛行,身体为了保持平衡会不自觉地倾斜,长期下来可能会引起脊柱侧弯等其他问题。
3.人群影响:儿童处于生长发育阶段,下肢不等长若不及时纠正,会影响骨骼的正常生长,导致更严重的肢体畸形。青少年患者可能会因跛行产生心理压力,影响社交和学习。对于从事需要长时间站立或行走工作的人群,下肢不等长会加重身体的疲劳和不适。应对措施是在骨折治疗过程中,要尽可能准确地复位骨折端,对于已经出现下肢不等长的患者,可根据情况采用矫形鞋垫、手术等方法进行矫正。
五、深静脉血栓形成
1.成因:骨折后患者活动减少,下肢静脉血液回流缓慢,血液处于高凝状态,容易在下肢深静脉内形成血栓。
2.表现:下肢肿胀、疼痛,皮肤温度升高,严重时可出现皮肤青紫。若血栓脱落,可能会随血流进入肺部,引起肺栓塞,危及生命。
3.人群影响:老年患者血液黏稠度较高,本身就有血管壁的病变,骨折后发生深静脉血栓的风险明显增加。患有高血压、糖尿病等基础疾病的患者,血管功能异常,也容易形成血栓。长期吸烟、酗酒的人群,血管内皮细胞受损,同样会增加患病几率。应对措施是患者在骨折后应尽早进行下肢的活动,如踝泵运动等,促进血液回流。对于高风险患者,可使用抗凝药物预防血栓形成,但要注意监测凝血功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