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晚期食管癌分型
中晚期食管癌分为大体病理分型和组织学病理分型。大体病理分型包括髓质型(约占60%-70%,瘤体累及食管各层及全周,向腔内生长,中老年多见,男性因不良生活方式风险高)、蕈伞型(约占10%-20%,瘤体向腔内蘑菇样突起,生长慢、转移晚,中老年居多,男性不良生活方式易致)、溃疡型(约占10%-15%,有深溃疡,边缘隆起,有吞咽疼痛等症状,中老年多见,男性不良生活方式相关)、缩窄型(约占10%,呈环行狭窄,狭窄段短,有进行性吞咽困难,中老年多见,男性不良生活方式影响)。组织学病理分型包括鳞状细胞癌(约占90%,最常见,与食管鳞状上皮受刺激有关,中老年多见,男性因接触致癌物质多发病率高)、腺癌(约占5%-10%,与食管贲门腺上皮恶变或Barrett食管病史有关,各年龄段均可发,男性不良生活方式可能有影响)、小细胞癌(约占1%-5%,少见,恶性程度高、侵袭性强、转移早,发病机制不明,无明显年龄性别倾向性)
一、大体病理分型
1.髓质型
肿瘤累及食管壁的各层及全周,病灶呈管状肥厚,癌肿浸润食管壁各层及周围组织,切面呈灰白色,似脑髓。此型癌肿长度不一,多在5-10cm左右,占中晚期食管癌的比例较高,约占60%-70%。其生长方式主要是向腔内生长,也可累及食管全周,导致管腔不同程度狭窄。在影像学上,表现为食管壁明显增厚,管腔不规则狭窄,病变上下缘呈坡状隆起。从年龄因素来看,各年龄段均可发生,但中老年患者相对多见;男性发病率通常高于女性,可能与男性的生活方式,如吸烟、饮酒等因素有关,长期吸烟饮酒会增加食管黏膜的损伤和致癌物质的接触机会,从而增加患髓质型食管癌的风险。
2.蕈伞型
瘤体呈卵圆形扁平肿块状,向腔内呈蘑菇样突起,故又称蘑菇型。癌肿的边缘明显高出周围黏膜,瘤体表面多有浅表溃疡,其底部凹凸不平。此型癌肿生长较缓慢,转移发生较晚,约占中晚期食管癌的10%-20%。影像学上可见肿瘤呈圆形或卵圆形充盈缺损,边界清晰,瘤体向腔内突出,食管壁柔软度尚好。年龄方面,同样以中老年居多,生活方式上长期进食过热、过硬、过粗食物等可能增加患病风险,男性由于一些不良生活习惯如吸烟、酗酒等,发病风险相对女性更高。
3.溃疡型
肿瘤表面有较深的溃疡,溃疡大小不一,形状多不规则,深达肌层,边缘隆起,似火山口状。溃疡型食管癌约占中晚期食管癌的10%-15%。影像学表现为食管壁上有一个较大的龛影,龛影周围有不规则的充盈缺损,溃疡边缘呈围堤状隆起。该型食管癌患者可能会有较为明显的吞咽疼痛等症状,因为溃疡面刺激食管神经末梢。在年龄和性别分布上,与其他类型类似,中老年多见,男性发病风险相对较高,不良生活方式是重要的诱发因素。
4.缩窄型(硬化型)
癌肿形成明显的环行狭窄,累及食管全周,狭窄上方食管腔明显扩张。癌肿质地较硬,常累及食管肌层,使食管壁僵硬。此型约占中晚期食管癌的10%左右。影像学上可见食管局部呈环状狭窄,狭窄段短,一般不超过5cm,狭窄上方食管扩张明显。患者主要症状为进行性吞咽困难,且症状出现较早。在年龄、性别及生活方式影响方面,与其他中晚期食管癌分型类似,中老年多见,男性因不良生活习惯患病风险相对较高。
二、组织学病理分型
1.鳞状细胞癌
是中晚期食管癌最常见的组织学类型,约占90%左右。癌细胞呈多边形,胞质丰富,核大深染,细胞间桥明显,可形成角化珠。鳞状细胞癌的发生与食管黏膜的鳞状上皮长期受到刺激有关,如长期吸烟、饮酒、进食过热食物等。在不同年龄段,均可发病,中老年人群由于机体免疫功能下降等因素,更容易受到致癌因素的影响而发生鳞状细胞癌;男性由于接触致癌物质的机会相对较多,发病率高于女性。
2.腺癌
约占中晚期食管癌的5%-10%左右。癌细胞呈柱状,排列成腺管状结构。腺癌的发生与食管贲门部的腺上皮恶变有关,部分患者可能有Barrett食管病史,即食管下段的鳞状上皮被柱状上皮替代,在此基础上容易发生腺癌。年龄方面,各年龄段均可发生,但随着年龄增长,发病风险可能增加;在性别上,男性和女性均可发病,但具体的发病差异可能与个体的生理结构和生活方式等因素有关,比如一些男性的不良生活方式可能对食管腺上皮产生更明显的刺激。
3.小细胞癌
较为少见,约占中晚期食管癌的1%-5%左右。癌细胞较小,呈短梭形或燕麦形,胞质少,核深染。小细胞癌恶性程度高,侵袭性强,转移发生早。其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明确,可能与遗传因素、环境因素等多种因素有关。在年龄、性别分布上,无明显特殊的倾向性,但由于其恶性程度高,对患者的健康威胁较大,需要及时进行综合治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