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总是牙龈出血是怎么回事
牙龈出血可由局部因素和全身因素及其他因素导致。局部因素包括牙菌斑、牙结石、牙龈炎、刷牙方法不当、食物嵌塞;全身因素有血液系统疾病、内分泌紊乱、其他全身疾病;其他因素包含药物因素、不良生活方式。若总牙龈出血需及时就诊,查口腔、血常规等,明确原因后治疗,还要保持良好口腔卫生习惯,积极治疗全身病,避免不良生活方式
一、局部因素导致牙龈出血
1.牙菌斑、牙结石:牙菌斑是一种不断积聚在牙齿表面的细菌薄膜,若未及时清除,会逐渐钙化形成牙结石。牙结石会持续刺激牙龈,导致牙龈红肿、易出血。例如,研究发现,约70%以上的牙龈出血患者存在牙菌斑和牙结石的问题,长期的菌斑和牙结石刺激会引发牙龈的慢性炎症,使得牙龈组织变得脆弱,稍微受到刷牙、咀嚼等机械刺激就会出血。不同年龄段的人群都可能因口腔卫生维护不佳而出现牙菌斑和牙结石,年轻人若不注重日常刷牙和使用牙线等清洁手段,也容易积累牙菌斑和牙结石导致牙龈出血;老年人由于牙齿松动、口腔自洁能力下降等因素,更易出现此类情况。
2.牙龈炎:牙龈炎是牙龈组织的炎症,主要由牙菌斑引起。牙龈会表现为颜色鲜红、肿胀,质地变得松软脆弱,容易出血。比如,在青少年群体中,由于激素水平变化等因素,更容易患牙龈炎,进而出现牙龈出血现象;妊娠期女性由于体内激素水平改变,也常出现牙龈炎导致牙龈出血,这是因为孕期激素变化会使牙龈对局部刺激的反应性增强。
3.刷牙方法不当:如果刷牙时用力过大,采用横刷法等不正确的刷牙方式,会直接损伤牙龈组织,导致牙龈出血。不同年龄的人群刷牙方法不当的情况不同,儿童可能因家长帮助刷牙时用力不合适或刷牙方式不正确而出现牙龈损伤出血;成年人若没有掌握正确的刷牙方法,也会引发牙龈出血问题,比如很多上班族由于时间紧张,刷牙敷衍,容易出现刷牙方法不当导致的牙龈出血。
4.食物嵌塞:食物残渣嵌塞在牙齿邻面,会压迫牙龈组织,引起牙龈的炎症和出血。例如,牙齿排列不整齐、有龋齿等情况容易导致食物嵌塞,无论是儿童还是成年人,牙齿存在这些问题都可能因食物嵌塞而出现牙龈出血,儿童可能因乳牙排列不齐等原因出现食物嵌塞,成年人则可能因牙齿磨损、龋齿等导致。
二、全身因素导致牙龈出血
1.血液系统疾病:如白血病、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等。白血病患者由于骨髓造血功能异常,会出现血小板数量减少或功能异常,同时白细胞异常增生影响正常的凝血功能,从而导致牙龈出血,而且这种出血往往不易止住。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是因血小板数量减少或功能障碍引起的出血性疾病,牙龈出血是常见症状之一。不同年龄的血液系统疾病患者都可能出现牙龈出血,儿童患白血病等血液疾病相对少见,但也有报道;成年人则有较高的发病风险,不同性别在血液系统疾病的发病上没有明显的绝对差异,但某些血液疾病可能在特定性别中有一定倾向。
2.内分泌紊乱:妊娠期女性体内雌激素水平升高,会使牙龈毛细血管扩张、通透性增加,容易发生牙龈出血;糖尿病患者由于血糖控制不佳,机体抵抗力下降,口腔内细菌容易滋生,也容易出现牙龈炎症和出血。妊娠期女性在孕期不同阶段雌激素水平变化不同,牙龈出血的程度可能有所差异;糖尿病患者中,年龄较大、病程较长且血糖控制差的人群更易出现牙龈出血问题,性别方面没有特定的明显差异。
3.其他全身疾病:如肝硬化、脾功能亢进等。肝硬化患者肝脏合成凝血因子的功能下降,导致凝血功能障碍,容易出现牙龈出血等出血倾向;脾功能亢进会破坏血小板,导致血小板数量减少,引起牙龈出血。不同年龄的患者因这些全身疾病出现牙龈出血的情况不同,老年人患肝硬化、脾功能亢进等疾病的概率相对较高,性别上也没有绝对的差异倾向。
三、其他因素
1.药物因素:某些药物如抗凝剂(华法林等)可能会影响凝血功能,导致牙龈出血。长期服用这类药物的患者需要密切关注牙龈出血情况,不同年龄和性别的患者服用抗凝剂后出现牙龈出血的风险因个体对药物的代谢和反应不同而有所差异,老年人由于肝肾功能可能减退,对药物的代谢能力下降,更容易受药物影响出现牙龈出血。
2.不良生活方式:长期吸烟的人,烟草中的有害物质会刺激牙龈,导致牙龈炎症和出血;过度饮酒也会影响机体的凝血功能和口腔局部的健康,增加牙龈出血的风险。不同年龄和性别的人群中,有吸烟、饮酒不良生活方式的人都可能出现牙龈出血,年轻人中吸烟、饮酒的比例相对较高,也更容易因这些不良生活方式引发牙龈出血问题。
如果最近总是牙龈出血,应及时前往口腔科就诊,进行口腔检查、血常规、凝血功能等相关检查,以明确具体原因,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同时,要注意保持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正确刷牙,使用牙线等,避免不良生活方式,对于有全身疾病的患者要积极治疗原发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