胫骨结节骨骺炎是怎么回事
胫骨结节骨骺炎是青少年常见疾病,与骨骺生长及过度牵拉等有关,有疼痛、肿胀、压痛等表现,通过体格检查和影像学检查诊断,以非药物治疗为主,预后较好,可通过合理运动等预防,不同人群有不同特点及应对方式。
一、定义与发病机制
胫骨结节骨骺炎是一种发生在青少年身上的常见疾病,主要与胫骨结节处的骨骺生长有关。青少年处于生长发育阶段,胫骨结节处的骨骺尚未完全骨化,此时如果受到过度的牵拉或应力作用,就容易引发炎症。例如,经常进行跑跳、踢球等剧烈运动的青少年,由于膝关节频繁的屈伸活动,会使股四头肌的强力收缩反复牵拉胫骨结节处的骨骺,从而导致局部出现炎症反应。
二、临床表现
1.疼痛:患者常感到膝关节下方胫骨结节处疼痛,在进行跑跳、上下楼梯等活动时疼痛会加剧,休息时疼痛可有所缓解。疼痛程度因人而异,有的患者可能只是轻微疼痛,而有的患者疼痛较为明显,甚至会影响日常活动。
2.肿胀:胫骨结节处可能会出现轻度肿胀,局部皮肤温度可能会略有升高。肿胀是由于炎症导致局部组织充血、渗出引起的。
3.压痛明显:用手按压胫骨结节处时,患者会感到明显的压痛,这是本病较为典型的体征之一。
三、诊断方法
1.体格检查:医生通过详细的体格检查,重点检查胫骨结节处的压痛、肿胀等情况,同时会进行一些膝关节的活动测试,了解患者的活动受限情况等。
2.影像学检查:
X线检查:早期X线可能无明显异常,随着病情发展,可发现胫骨结节骨骺增大、致密或碎裂,周围软组织肿胀等表现。X线检查可以帮助医生了解骨骺的形态、结构等变化情况,从而辅助诊断。
磁共振成像(MRI):对于早期病变,MRI检查能够更敏感地发现胫骨结节处的软组织水肿、骨骺的细微改变等情况,有助于早期诊断和评估病情。
四、治疗与康复
1.非药物治疗为主
休息:让患者减少膝关节的剧烈活动,避免长时间的跑跳、踢球等运动,给受损的骨骺充分的恢复时间。对于青少年患者来说,保证充足的休息是非常重要的,因为他们正处于生长发育活跃期,过多的活动可能会加重病情。
物理治疗:可以采用热敷、超短波等物理治疗方法,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减轻炎症反应,缓解疼痛和肿胀。热敷能够使局部血管扩张,改善组织的营养供应,加速炎症产物的吸收;超短波则可以通过电磁作用,起到消炎、止痛、促进组织修复的作用。
康复锻炼:在症状缓解后,可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适当的康复锻炼,增强股四头肌的力量,改善膝关节的稳定性。例如,可以进行股四头肌的等长收缩练习,即患者仰卧位,伸直膝关节,用力收缩股四头肌,保持5-10秒后放松,重复进行。这种锻炼可以在不加重膝关节负担的情况下,增强股四头肌的力量,对预防病情复发有一定帮助。
2.药物治疗:一般情况下以非药物治疗为主,若疼痛较为明显时可短期使用非甾体抗炎药缓解症状,但需严格遵循用药原则,注意药物可能带来的不良反应等。
五、预后与预防
1.预后:大多数患者经过适当的治疗和休息后,预后较好。随着青少年的生长发育,骨骺逐渐骨化,病情会逐渐缓解。一般来说,到骨骼发育成熟后,症状多可消失。但如果在发病初期没有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可能会影响膝关节的正常功能,导致慢性疼痛等问题。
2.预防
合理运动:青少年在进行体育活动时,要注意运动强度和运动方式的合理性,避免长时间、过度的跑跳等剧烈运动。运动前要做好充分的热身准备,运动后要进行适当的放松活动。例如,运动前可以进行5-10分钟的慢跑、关节活动等热身运动,运动后可以进行拉伸等放松活动,帮助缓解肌肉疲劳。
注意姿势:保持正确的行走、跑步姿势,避免膝关节受到不良的应力。在日常生活和运动中,要注意保持身体的平衡,减少膝关节的异常受力。
六、不同人群特点及应对
1.青少年群体:青少年处于生长发育关键时期,是胫骨结节骨骺炎的高发人群。由于他们活泼好动,喜欢参与各种体育活动,所以要特别注意运动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家长和学校应引导青少年正确进行体育锻炼,关注他们在运动过程中的身体反应,一旦出现膝关节下方疼痛等不适症状,要及时就医检查。
2.女性青少年:在运动参与方面,女性青少年可能与男性青少年有所不同,但同样需要注意避免过度的膝关节负荷运动。在选择运动项目时,可以根据自身身体状况选择合适的运动,如游泳等对膝关节压力较小的运动项目。同时,女性青少年在生长发育过程中,体内激素水平的变化可能对骨骼生长有一定影响,要注意保持均衡的饮食,保证充足的营养摄入,尤其是钙、维生素D等对骨骼健康有益的营养素的摄入,以促进骨骼的正常发育。
3.有相关病史或特殊生活方式人群:对于本身有膝关节既往损伤病史的青少年,在参与体育活动时要更加谨慎。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制定个性化的运动计划,避免因运动导致旧伤复发或引发胫骨结节骨骺炎。同时,对于那些长期久坐、缺乏运动的青少年,要逐渐增加运动量,避免突然进行剧烈运动而对膝关节造成损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