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多动症共患抑郁障碍
儿童多动症与共患抑郁障碍关联密切,涉及神经递质和脑区异常;共患会影响认知和社会功能;诊断需综合标准并考虑年龄等因素;干预包括非药物的心理、行为治疗和药物治疗;家长要营造良好氛围,关注生活方式等促进儿童康复。
一、儿童多动症与共患抑郁障碍的关联
儿童多动症(ADHD)是一种常见的神经发育障碍,主要表现为注意力不集中、多动和冲动等症状。研究发现,儿童多动症与抑郁障碍存在较高的共患率。从神经生物学角度来看,两者可能涉及共同的神经递质系统异常,如多巴胺、5-羟色胺等神经递质的失衡可能同时影响多动症的多动、注意缺陷症状以及抑郁障碍的情绪低落等表现。例如,有研究通过神经影像学技术发现,ADHD患者大脑中与执行功能、情绪调节相关的脑区存在异常,而这些脑区的异常也在抑郁障碍患者中被观察到,提示两者在神经解剖学基础上可能存在关联。
二、共患抑郁障碍对儿童的影响
1.对认知功能的影响:共患抑郁障碍的儿童在认知功能方面可能受到双重打击。多动症本身会导致注意力、记忆力等认知功能受损,而抑郁障碍进一步影响学习动机、注意力集中程度等,使得儿童的学业成绩下降更为明显。研究表明,共患抑郁障碍的ADHD儿童在阅读理解、数学运算等方面的表现较单纯ADHD儿童更差,其认知功能的损害程度更严重,这可能与抑郁状态下大脑的代谢改变以及神经递质失衡对认知相关脑区的影响有关。
2.对社会功能的影响:在社会交往方面,共患抑郁障碍的儿童更容易出现社交退缩、孤独等情况。多动症儿童原本可能因为多动、冲动等行为问题导致同伴关系不良,而抑郁障碍带来的情绪低落、兴趣减退等进一步加剧了这种社交困境。他们在学校和社交场合中更难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自信心受挫,长期以往可能影响其未来的社会适应能力,如成年后的职业发展、人际关系处理等方面。
三、诊断与评估
1.诊断标准:对于儿童多动症共患抑郁障碍的诊断,需要综合考虑多动症的诊断标准(如《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5版中ADHD的诊断标准,包括注意力不集中、多动和冲动症状持续存在且影响社会功能等)和抑郁障碍的诊断标准(如抑郁情绪持续至少2周以上,伴有兴趣减退、精力缺乏、自责自罪等症状)。医生需要详细询问儿童的病史、家庭环境、学校表现等多方面信息,同时可能借助心理测评工具,如儿童行为量表(CBCL)等来辅助诊断,该量表可以从情绪、行为等多个维度评估儿童的状态,帮助判断是否存在共患情况。
2.评估方法:在评估过程中,要考虑儿童的年龄因素。不同年龄段的儿童表现出的多动症和抑郁症状可能有所不同。例如,学龄前儿童的多动可能更多表现为活动过度、坐不住等,而学龄期儿童的注意力不集中更为突出;抑郁症状在不同年龄段的儿童中表现形式也有差异,年幼儿童可能以哭闹、情绪不稳定为主,年长儿童则可能出现情绪低落、厌学等表现。同时,要关注儿童的生活方式因素,如睡眠情况、饮食情况等,因为这些因素也可能影响多动症和抑郁障碍的表现和诊断。
四、干预与治疗
1.非药物干预
心理治疗:对于共患儿童,心理治疗是重要的干预手段。认知行为疗法(CBT)是常用的方法之一,通过帮助儿童识别和改变不良的认知模式和行为习惯,改善多动症的症状和抑郁情绪。例如,针对多动症儿童的冲动行为,可以通过CBT帮助他们学习情绪调节和冲动控制的技巧;针对抑郁障碍儿童的消极认知,可以引导他们建立积极的思维方式。此外,家庭治疗也很关键,因为家庭环境对儿童的心理状态有重要影响。通过家庭治疗,帮助家庭成员了解儿童的病情,改善家庭沟通模式,为儿童创造一个良好的家庭支持环境。
行为干预:制定个性化的行为干预计划,针对多动症的多动、注意力不集中等症状以及抑郁障碍相关的行为问题进行干预。例如,对于多动的儿童,可以通过设定明确的行为规范和奖励机制,鼓励儿童遵守规则和表现出良好的行为;对于抑郁障碍儿童出现的社交退缩行为,可以引导他们逐渐参与社交活动,通过逐步暴露的方式增加其社交经验,改善社交功能。
2.药物治疗:如果病情需要药物治疗,会根据儿童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药物,但需严格遵循儿科用药原则。例如,对于同时患有多动症和抑郁障碍的儿童,可能会考虑使用一些对神经递质有调节作用的药物,但药物的选择和使用需要由专业医生根据儿童的年龄、体重、病情严重程度等多方面因素综合判断,确保药物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五、特殊人群(儿童)的温馨提示
对于患有多动症共患抑郁障碍的儿童,家长需要给予更多的关注和耐心。要营造稳定、温暖的家庭氛围,避免过度指责儿童的行为问题和情绪表现。同时,要密切关注儿童的日常生活变化,如睡眠、饮食、学习状态等,及时发现异常并与医生沟通。在生活方式方面,要保证儿童有规律的作息时间,合理安排饮食,鼓励儿童适当参与户外活动,这些都有助于改善儿童的身体和心理状态,促进病情的康复。并且要注意避免让低龄儿童过早接触可能影响其心理状态的不良因素,如过度的学习压力、不良的家庭氛围等,为儿童创造一个有利于身心健康发展的成长环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