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桡骨骨折
桡骨骨折是前臂内侧长骨的骨折,以远端骨折常见,病因有创伤(直接、间接暴力)和积累性劳损;临床表现有局部疼痛、肿胀、畸形、异常活动及全身一般无明显症状;诊断靠体格检查和影像学(X线、CT、MRI);治疗分保守(手法复位外固定、牵引)和手术(切开复位内固定);康复护理分早期(肌肉等长收缩)、中期(关节活动度)、后期(力量和生活能力训练)。
一、定义
桡骨骨折是指发生在桡骨部位的骨折,桡骨是forearm(前臂)内侧的长骨,分为近端、骨干和远端三部分,桡骨骨折可发生在不同部位,其中以桡骨远端骨折最为常见。
二、病因
1.创伤因素
直接暴力:如重物直接打击桡骨部位,可导致桡骨骨折,常见于交通事故中上肢受到撞击、工伤事故等情况,不同年龄人群均可能因直接暴力受伤,年轻人因高强度运动或意外事故发生直接暴力致桡骨骨折的风险相对较高,而老年人也可能在摔倒时手部直接着地等情况发生直接暴力骨折。
间接暴力:较为常见,例如跌倒时手掌着地,暴力通过腕关节向上传导至桡骨,可引起桡骨骨折,这种情况在各年龄段都可能发生,老年人由于骨质疏松,即使较轻的间接暴力也容易导致骨折;年轻人在运动或意外中也可能因间接暴力出现桡骨骨折。
2.积累性劳损:长期、反复、轻微的外力集中作用于桡骨部位,可导致疲劳性骨折,常见于需要频繁使用上肢进行劳作或运动的人群,如长期进行体操、举重等运动的运动员,他们的桡骨部位由于长期受到应力作用,容易发生积累性劳损导致骨折。
三、临床表现
1.局部症状
疼痛:骨折部位出现明显疼痛,活动患肢时疼痛加剧,不同程度的骨折疼痛程度有所差异,严重骨折时疼痛剧烈,可影响患者的日常活动和休息。
肿胀:骨折部位周围组织受损,血管破裂出血及组织液渗出,导致局部肿胀,肿胀程度与骨折的严重程度相关,严重骨折时肿胀可能较为明显,甚至可出现皮肤瘀斑。
畸形:骨折端移位可导致患肢出现畸形,如桡骨远端骨折时可能出现“餐叉样”畸形等,通过观察患肢的外观形态可初步判断是否存在畸形情况。
异常活动:在受伤部位出现不正常的活动,这是骨折的特有体征之一,当触及骨折部位时可感觉到异常的骨摩擦感或听到骨摩擦音。
2.全身症状:一般无明显全身症状,但若骨折严重、出血较多时,可能出现全身反应,如疼痛刺激引起的轻度发热等,儿童患者由于自身的生理特点,骨折后可能因疼痛等因素出现哭闹不安等情况。
四、诊断方法
1.体格检查:医生通过详细的体格检查,观察患肢的外观、压痛部位、异常活动等情况,初步判断是否存在桡骨骨折。
2.影像学检查
X线检查:是诊断桡骨骨折的常用方法,可清晰显示骨折的部位、骨折线的走向以及骨折端的移位情况等,对于大多数桡骨骨折可明确诊断,不同年龄段的患者进行X线检查时,需根据具体情况调整体位等以获取清晰影像,儿童患者进行X线检查时要注意辐射剂量的合理控制。
CT检查:对于一些复杂的桡骨骨折,尤其是涉及关节面的骨折,CT检查可更清晰地显示骨折的细节,如骨折块的大小、移位情况以及与周围组织的关系等,有助于制定更精准的治疗方案,老年人或身体状况特殊的患者进行CT检查时要考虑其身体耐受性等因素。
MRI检查:一般在怀疑桡骨骨折合并周围软组织、神经等损伤时考虑进行MRI检查,可更准确地评估周围软组织如肌肉、韧带、神经等的损伤情况,年轻患者若同时伴有神经症状等情况时可能更倾向于进行MRI检查以全面了解病情。
五、治疗原则
1.保守治疗
手法复位外固定:对于一些移位不明显或经过手法复位后位置良好的桡骨骨折,可采用手法复位,然后用石膏、夹板等外固定装置固定患肢,使骨折端保持稳定,促进骨折愈合,不同年龄患者的外固定要求有所不同,儿童患者在固定时要注意固定的松紧度,避免影响肢体血液循环,同时要定期复查调整外固定装置。
牵引治疗:对于一些复杂的桡骨骨折,如涉及关节面且移位明显的骨折,可能需要进行牵引治疗,通过牵引装置牵拉骨折端,纠正骨折移位,为后续治疗创造条件,老年人进行牵引治疗时要注意观察患者的耐受情况,防止长期牵引导致并发症。
2.手术治疗
切开复位内固定:当桡骨骨折移位明显、手法复位困难或骨折合并神经血管损伤等情况时,需要进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通过手术切开皮肤,暴露骨折部位,准确复位骨折端后用钢板、螺钉等内固定材料固定骨折,年轻患者身体状况较好时可能更适合选择手术治疗来获得更好的复位和固定效果,而老年患者若合并基础疾病较多时需综合评估手术风险。
六、康复护理
1.早期康复:在骨折固定后早期,进行患肢肌肉的等长收缩锻炼,即肌肉在不产生关节活动的情况下进行收缩,促进血液循环,防止肌肉萎缩,不同年龄患者的锻炼强度要根据个体情况调整,儿童患者的锻炼要在家长和医生指导下进行,避免过度活动影响骨折愈合。
2.中期康复:当骨折端有一定稳定性后,逐渐进行患肢关节的活动度锻炼,如腕关节、肘关节的屈伸等活动,增加关节的活动范围,老年人在进行中期康复锻炼时要注意缓慢进行,避免因活动过度导致疼痛和损伤加重,同时要关注老年人的平衡能力等情况,防止在康复锻炼过程中摔倒。
3.后期康复:骨折愈合后,加强患肢的力量训练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训练,使患肢恢复正常的功能,患者在后期康复时要坚持锻炼,逐步增加活动量和活动强度,年轻患者可能恢复较快,但也需遵循康复计划,老年患者在后期康复中要注重提高生活自理能力,保障生活质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