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2型糖尿病
2型糖尿病是常见慢性代谢性疾病,具胰岛素抵抗和分泌不足特征,发病与生活方式(饮食、运动)、年龄、遗传、肥胖等因素相关,有典型与非典型症状,诊断依据血糖指标,治疗管理包括生活方式干预、药物治疗、血糖监测,特殊人群如儿童青少年、老年、妊娠合并患者有各自注意事项。
一、定义
2型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代谢性疾病,其主要特征是胰岛素抵抗和胰岛素分泌不足。胰岛素是由胰腺中的胰岛β细胞分泌的一种激素,它的主要作用是帮助葡萄糖进入细胞,从而为细胞提供能量。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机体对胰岛素的敏感性降低(胰岛素抵抗),同时胰岛β细胞功能逐渐减退,导致血糖水平升高。
二、发病机制相关因素
(一)生活方式因素
1.饮食:长期高热量、高脂肪、高糖的饮食摄入是2型糖尿病的重要危险因素。例如,过多摄入精制谷物、甜饮料、油炸食品等,会导致体重增加,进而引发胰岛素抵抗。研究表明,长期高糖饮食会使胰岛β细胞长期处于过度工作状态,逐渐受损,影响胰岛素分泌。
2.运动:缺乏规律的运动也是2型糖尿病的诱发因素之一。运动不足会导致身体代谢率降低,脂肪堆积,胰岛素敏感性下降。例如,缺乏运动的人群相比经常运动的人群,患2型糖尿病的风险明显升高。
(二)年龄因素
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体的生理功能逐渐衰退,胰岛β细胞功能下降,胰岛素抵抗增加。一般来说,40岁以上人群患2型糖尿病的风险逐渐升高,尤其是60岁以上的老年人,由于身体机能进一步减退,患病几率相对更高。
(三)遗传因素
遗传易感性在2型糖尿病的发病中起到重要作用。如果家族中有2型糖尿病患者,那么个体患该病的风险会增加。研究发现,某些基因变异与2型糖尿病的发病相关,这些基因可能影响胰岛素的分泌、作用以及机体对血糖的调节等过程。
(四)肥胖因素
肥胖,尤其是中心性肥胖(腹部脂肪堆积较多)与2型糖尿病密切相关。过多的脂肪细胞会分泌多种脂肪因子,这些脂肪因子会干扰胰岛素信号传导,导致胰岛素抵抗。例如,内脏脂肪组织分泌的炎症因子等会影响胰岛素在体内的正常作用,使得血糖不能被有效控制。
三、临床表现
(一)典型症状
1.多饮、多食、多尿:由于血糖升高,超过肾糖阈,葡萄糖从尿液中排出,带走大量水分,导致患者口渴多饮;同时,机体不能有效利用葡萄糖供能,患者会出现饥饿感而多食;而多尿则是因为水分丢失过多引起。
2.体重减轻:尽管患者食欲增加,但由于胰岛素缺乏或作用障碍,葡萄糖不能被充分利用,机体只能分解脂肪和蛋白质来提供能量,从而导致体重下降。
(二)非典型症状
部分患者可能没有明显的“三多一少”症状,而是以一些慢性并发症的表现就诊,如皮肤瘙痒、视力模糊(高血糖影响晶状体渗透压导致视力改变)、手脚麻木刺痛(周围神经病变表现)等。
四、诊断标准
(一)血糖指标
1.空腹血糖:空腹血糖指至少8小时未进食的血糖值,空腹血糖≥7.0mmol/L可考虑2型糖尿病。
2.餐后2小时血糖:口服75g葡萄糖耐量试验中,餐后2小时血糖≥11.1mmol/L也可诊断为2型糖尿病。
3.随机血糖:随机血糖(一天中任意时间,无论上次进餐时间)≥11.1mmol/L,同时伴有糖尿病症状(如多饮、多食、多尿、体重减轻),可诊断为2型糖尿病。
五、治疗与管理相关
(一)生活方式干预
1.饮食管理:建议患者遵循低糖、低脂、高纤维的饮食原则,控制总热量摄入。例如,增加蔬菜、全谷物、优质蛋白质(如瘦肉、鱼类、豆类)的摄入,减少精制糖、饱和脂肪的摄入。根据患者的体重、活动量等制定个性化的饮食计划。
2.运动锻炼:鼓励患者进行适量的有氧运动,如快走、慢跑、游泳等,每周至少150分钟中等强度的运动。运动可以提高胰岛素敏感性,帮助控制血糖。同时,也可以结合力量训练等,增强肌肉量,进一步改善代谢状况。
(二)药物治疗
目前有多种药物可用于2型糖尿病的治疗,如二甲双胍(通过改善胰岛素抵抗等发挥作用)、磺脲类药物(刺激胰岛β细胞分泌胰岛素)、格列奈类药物、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延缓碳水化合物的消化吸收)、噻唑烷二酮类药物(增加胰岛素敏感性)、DPP-4抑制剂(抑制DPP-4酶,增加胰高血糖素样肽-1的活性,促进胰岛素分泌等)、GLP-1受体激动剂(通过多种途径调节血糖)等。但具体药物的选择需根据患者的病情、肝肾功能等多种因素由医生决定。
(三)血糖监测
患者需要定期监测血糖,包括空腹血糖、餐后血糖等,以便了解血糖控制情况,根据血糖水平调整治疗方案。例如,可使用血糖仪进行自我血糖监测,也可根据情况进行糖化血红蛋白检测,糖化血红蛋白反映近2-3个月的平均血糖水平,是评估血糖控制情况的重要指标。
六、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一)儿童和青少年2型糖尿病患者
儿童和青少年2型糖尿病患者多与肥胖等因素相关。在管理上,除了生活方式干预外,需要密切关注其生长发育情况。饮食上要保证营养均衡,同时控制热量摄入;运动要选择适合儿童的方式,如跳绳、篮球等,促进生长发育的同时控制血糖。药物使用需谨慎,优先考虑对生长发育影响较小的药物,且要密切监测药物不良反应。
(二)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
老年患者常伴有多种基础疾病,如心血管疾病、肾功能减退等。在治疗时要更加注重个体化,选择对肝肾功能影响小的药物。同时,由于老年患者可能存在认知功能减退等情况,要加强血糖监测的依从性管理,家人需协助其进行血糖监测和生活方式管理。在生活方式方面,运动要避免过于剧烈,防止发生意外,可选择散步等较为温和的运动方式。
(三)妊娠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
妊娠期间的2型糖尿病患者需要特别关注母婴健康。饮食管理要在保证胎儿正常生长发育的前提下控制血糖,运动要适度。药物选择要考虑对胎儿的影响,一般优先选择胰岛素治疗,因为口服降糖药物可能会通过胎盘影响胎儿。要密切监测血糖、胎儿发育等情况,定期进行产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