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椎间盘突出症的手术治疗
手术治疗颈椎病有其适应证、方法、预后及风险并发症。适应证包括神经压迫症状严重且进行性加重、脊髓型颈椎间盘突出症等;方法有前路的颈椎间盘切除椎间融合术等和后路的颈椎后路单开门或双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等;预后与神经受压时间程度、年龄等有关,神经受压轻短、年轻者恢复较好,且能恢复颈椎稳定性和功能;风险并发症有术中神经、血管损伤,术后切口感染、脑脊液漏、邻近节段退变等,不同年龄患者风险并发症情况有差异。
一、手术治疗的适应证
1.神经压迫症状严重且进行性加重:当患者出现明显的神经根性疼痛,经保守治疗无效,且伴有肌肉无力、肌肉萎缩等神经功能进行性受损表现时,需考虑手术。例如,患者上肢肌力进行性下降,从能持物逐渐发展到持物不稳,甚至无法持物,此时应评估手术指征。对于不同年龄的患者,如儿童若出现颈椎间盘突出导致神经压迫进行性加重,也需谨慎评估后考虑手术,但儿童手术需更加谨慎,充分考虑其生长发育等因素;中青年患者若因工作等原因导致神经压迫进行性加重影响生活和工作,也应积极考虑手术;老年患者若神经压迫进行性加重,在身体状况允许下也可考虑手术,但要综合评估其全身情况。
2.脊髓型颈椎间盘突出症:脊髓型颈椎间盘突出症是由于颈椎间盘突出压迫脊髓,可出现四肢麻木、无力、行走不稳等症状。一旦确诊,若患者症状进行性加重,应尽早手术。对于老年脊髓型颈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更要关注其术后恢复及可能存在的基础疾病对手术的影响,如合并心血管疾病时,需在围手术期做好心血管方面的管理;中青年脊髓型颈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由于其身体状况相对较好,手术效果可能相对更理想,但也需严格把握手术指征;儿童脊髓型颈椎间盘突出症极为罕见,一旦发生,需多学科协作,充分考虑儿童的特殊性。
二、手术治疗的方法
1.前路手术
颈椎间盘切除椎间融合术(ACDF):通过前方入路切除突出的椎间盘,然后植入椎间融合器,恢复颈椎的高度和稳定性。该手术适用于单侧或双侧颈椎间盘突出导致神经根或脊髓受压的情况。对于年轻患者,由于其颈椎活动度较大,术后椎间融合的效果可能较好;老年患者行前路手术时,要注意骨质情况,若骨质较疏松,椎间融合器的固定可能需要更加谨慎。
前路颈椎间盘切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术(ACDF+内固定):在切除椎间盘后,不仅进行椎间植骨融合,还加上内固定装置,如钢板等,以增强颈椎的稳定性。适用于颈椎间盘突出伴有颈椎不稳的患者。中青年患者行此手术时,内固定的选择要考虑到颈椎的生理曲度等因素;老年患者由于骨质情况,内固定的牢固性需要特别关注,术后需加强康复护理。
2.后路手术
颈椎后路单开门或双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通过将颈椎后路的椎板切开并向一侧或两侧撑开,扩大椎管容积,从而减轻对脊髓的压迫。适用于多节段颈椎间盘突出、脊髓型颈椎间盘突出症且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等情况。对于老年患者,后路手术相对前路手术创伤可能较小,但术后颈椎的稳定性可能受到一定影响,需注意观察颈椎的活动情况;中青年患者行后路手术时,要考虑到术后颈椎活动度的恢复及对日常生活的影响;儿童患者一般不首先考虑后路单开门或双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除非有特殊的病情需要。
三、手术治疗的预后
1.神经功能恢复:一般来说,神经功能恢复的情况与神经受压的时间和程度密切相关。神经受压时间短、程度轻的患者,术后神经功能恢复较好;神经受压时间长、程度重的患者,术后神经功能恢复相对较差。对于不同年龄的患者,年轻患者神经再生能力相对较强,术后神经功能恢复可能更理想;老年患者神经再生能力较弱,术后神经功能恢复相对缓慢。例如,中青年患者因急性颈椎间盘突出导致神经受压,术后数周可能就会有较明显的神经功能改善;而老年患者可能需要数月甚至更长时间才能看到神经功能的逐步改善,但总体预后也会因个体差异而不同。
2.颈椎稳定性及功能恢复:手术恢复颈椎稳定性后,患者的颈椎功能会逐步恢复。前路手术恢复颈椎高度和稳定性后,患者颈部疼痛等症状会有所缓解,颈部活动度在术后康复训练后会逐渐改善;后路手术扩大椎管容积后,脊髓受压解除,患者行走等功能会逐步改善。但不同年龄患者的康复训练进度和效果有所不同,儿童患者康复训练需在专业人员指导下谨慎进行,遵循儿童生长发育和康复的规律;老年患者康复训练要考虑其身体耐受性,避免过度训练导致损伤;中青年患者康复训练相对可更积极一些,但也需科学合理。
四、手术治疗的风险及并发症
1.术中风险
神经损伤:无论是前路还是后路手术,都存在损伤神经的风险。前路手术可能损伤神经根或脊髓,后路手术可能损伤脊髓或神经。对于有颈椎退变严重、解剖结构变异等情况的患者,术中神经损伤的风险更高。老年患者由于解剖结构可能发生一定改变,术中神经损伤风险相对增加;中青年患者若颈椎解剖结构正常,术中神经损伤风险相对较低,但也不能完全排除。
血管损伤:前路手术有损伤颈动脉、椎动脉等大血管的风险。例如,在分离颈动脉鞘时可能误伤颈动脉,在处理椎动脉周围组织时可能损伤椎动脉。对于有颈部血管变异等情况的患者,血管损伤风险增加,老年患者和中青年患者都可能存在这种情况,需在术前通过血管造影等检查充分评估。
2.术后并发症
切口感染:任何手术都有切口感染的可能,颈椎手术也不例外。术后需密切观察切口情况,若出现红肿、渗液等感染迹象,需及时处理。老年患者由于机体抵抗力相对较弱,切口感染的风险可能高于中青年患者,术后要加强切口护理,注意营养支持等。
脑脊液漏:后路手术可能出现脑脊液漏,多因硬膜囊破裂所致。若发生脑脊液漏,需采取相应的措施,如卧床休息、引流等。儿童患者发生脑脊液漏后恢复相对较慢,需特别注意护理;老年患者发生脑脊液漏也需谨慎处理,避免引发颅内感染等严重并发症。
邻近节段退变:颈椎手术术后可能出现邻近节段的退变加速。前路融合术后,相邻节段的负荷增加,可能导致退变加快;后路手术也可能影响相邻节段的力学结构,导致退变。不同年龄患者发生邻近节段退变的时间和程度可能不同,老年患者由于本身存在一定程度的颈椎退变,术后邻近节段退变的风险相对较高;中青年患者术后也需注意保护颈椎,避免过早出现邻近节段退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