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型糖尿病是什么意思
2型糖尿病是常见慢性代谢病,特征为胰岛素抵抗和分泌不足,发病与生活方式(饮食、运动)、年龄、性别、遗传等因素相关,有典型及其他临床表现,诊断依血糖指标,治疗包括生活方式干预、药物治疗、血糖监测,特殊人群如儿童青少年、老年、妊娠期患者有各自注意事项。
一、定义
2型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代谢性疾病,其主要特征是胰岛素抵抗和胰岛素分泌不足。胰岛素是由胰腺β细胞分泌的一种激素,它的作用是帮助细胞摄取葡萄糖,从而降低血糖水平。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机体对胰岛素的敏感性降低(胰岛素抵抗),同时胰腺β细胞分泌胰岛素的功能逐渐减退,导致血糖水平持续升高。
二、发病机制相关因素
(一)生活方式因素
1.饮食方面:长期高热量、高脂肪、高糖的饮食是重要诱因。例如,过多摄入精制谷物、甜食、油炸食品等,会使机体摄入过多能量,导致体重增加,进而增加胰岛素抵抗的发生风险。从流行病学研究来看,高糖饮食地区的2型糖尿病发病率往往相对较高。
2.运动不足:缺乏规律的体育活动会影响机体的代谢功能。运动可以增加肌肉对葡萄糖的摄取和利用,有助于改善胰岛素敏感性。如果长期运动量过少,身体的代谢率降低,脂肪堆积,易引发2型糖尿病。比如,长期久坐的办公人群,由于缺乏运动,患2型糖尿病的风险较经常运动的人群明显升高。
(二)年龄与性别因素
1.年龄:随着年龄增长,人体的生理功能逐渐衰退,胰腺β细胞的功能会有所下降,同时身体的胰岛素敏感性也会降低。一般来说,40岁以上人群患2型糖尿病的几率逐渐增加。老年人各器官功能减退,对血糖的调节能力下降,更容易受到2型糖尿病的困扰。
2.性别:在一些研究中发现,女性在更年期前后由于体内激素水平的变化,患2型糖尿病的风险可能会升高。但这并不是绝对的,生活方式等其他因素也起到重要作用。
(三)遗传因素
遗传易感性在2型糖尿病的发病中也占据重要地位。如果家族中有2型糖尿病患者,那么个体患该病的风险会高于普通人群。研究表明,遗传因素可以影响胰岛素的分泌、胰岛素受体的功能等多个与血糖调节相关的环节,使得携带相关遗传易感性基因的个体更易发生2型糖尿病。
三、临床表现
(一)典型症状
1.多饮、多食、多尿和体重减轻:由于血糖升高,超过肾糖阈后,葡萄糖从尿液中排出,带走大量水分,引起口渴多饮;同时,机体不能充分利用葡萄糖供能,导致患者产生饥饿感而多食;尿量也会因尿液中葡萄糖含量高而增多。而由于能量利用障碍和脂肪、蛋白质分解增加,患者会出现体重减轻的情况。不过,并不是所有2型糖尿病患者都会出现典型的“三多一少”症状,很多患者可能起病隐匿,没有明显的不适症状,而是在体检或因其他疾病就诊时发现血糖升高。
2.皮肤瘙痒:高血糖环境下,皮肤易受细菌、真菌感染,或者由于神经病变等原因,部分患者会出现皮肤瘙痒的症状,尤其是女性外阴瘙痒较为常见。
(二)其他表现
一些患者可能会出现视物模糊,这是因为血糖升高引起眼内渗透压改变,导致晶状体屈度变化;还有些患者会有乏力、疲倦等非特异性表现。
四、诊断标准
(一)血糖指标
1.空腹血糖:空腹状态下(一般至少8小时未进食),血糖水平≥7.0mmol/L。
2.餐后2小时血糖:口服75g无水葡萄糖后,餐后2小时血糖水平≥11.1mmol/L。
3.随机血糖:不考虑上次进食时间,随机血糖≥11.1mmol/L,同时伴有糖尿病典型症状。
需要注意的是,诊断2型糖尿病需要结合临床症状和多次血糖检测结果综合判断,一次血糖检测异常不能直接确诊,需要进一步复查以明确诊断。
五、治疗与管理相关要点
(一)生活方式干预
1.饮食管理:制定个体化的饮食计划,控制总热量摄入,合理分配碳水化合物、蛋白质和脂肪的比例。一般来说,碳水化合物占总热量的50%-60%,应选择复杂碳水化合物,如全谷物、杂豆类等;蛋白质占15%-20%,选择优质蛋白质,如瘦肉、鱼类、豆类等;脂肪占20%-30%,以不饱和脂肪为主,如橄榄油、鱼油等。同时,要控制食盐摄入,每天不超过6g。
2.运动治疗:根据患者的年龄、身体状况等制定合适的运动方案,每周至少进行150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如快走、慢跑、游泳等,也可以结合力量训练。运动时间可以分散在一天中进行,每次运动30分钟左右。
(二)药物治疗
当生活方式干预不能有效控制血糖时,需要考虑药物治疗。常用的药物有双胍类(如二甲双胍)、磺脲类、格列奈类、噻唑烷二酮类、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等。不同药物通过不同机制发挥降低血糖的作用,例如二甲双胍可以增加外周组织对葡萄糖的摄取和利用,改善胰岛素抵抗;磺脲类药物可以刺激胰腺β细胞分泌胰岛素等。但具体药物的选择需要根据患者的病情、肝肾功能等多种因素由医生综合判断。
(三)血糖监测
患者需要定期监测血糖,包括空腹血糖、餐后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等。糖化血红蛋白可以反映近2-3个月的平均血糖水平,是评估血糖控制情况的重要指标。通过血糖监测,患者可以了解自己的血糖变化情况,以便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六、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一)儿童青少年2型糖尿病患者
儿童青少年2型糖尿病患者往往与肥胖密切相关。家长需要更加严格地控制孩子的饮食,避免高热量、高脂肪、高糖食物的过多摄入,保证孩子摄入足够的蔬菜、水果和优质蛋白质。同时,要督促孩子进行适当的运动,根据孩子的年龄和身体状况选择适合的运动方式,如跳绳、篮球等,培养孩子良好的生活习惯。在药物治疗方面,要谨慎选择,优先考虑对生长发育影响较小的药物,并且需要密切监测孩子的生长发育指标。
(二)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
老年人肝肾功能减退,在药物使用上需要更加谨慎,要密切关注药物的不良反应。同时,老年人感觉功能可能减退,容易发生低血糖,所以在血糖监测和生活方式管理中要更加注意。例如,在饮食上要保证营养均衡,易于消化;运动时要选择安全的场所和方式,避免摔倒等意外情况发生。此外,老年人可能合并多种慢性疾病,在治疗2型糖尿病的同时,要注意与其他疾病治疗药物的相互作用。
(三)妊娠期2型糖尿病患者
妊娠期2型糖尿病患者需要特别注意血糖控制,因为高血糖可能会对胎儿造成不良影响,如胎儿过大、畸形、早产等。饮食上要在保证胎儿营养需求的前提下严格控制血糖,运动要适度,避免剧烈运动。药物选择上要谨慎,尽量选择对胎儿影响小的药物,需要在医生的严密监测下进行治疗和管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