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甲状腺激素偏低是怎么回事
促甲状腺激素偏低是指血液中TSH水平低于正常参考值范围,常见原因有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因甲状腺激素过多负反馈抑制垂体分泌致TSH偏低,中青年女性易患,长期精神压力大、高碘饮食、有自身免疫病病史者风险高)、垂体病变(垂体瘤、缺血性坏死等影响促甲状腺激素分泌,产后大出血女性易因垂体缺血性坏死出现)、下丘脑病变(下丘脑肿瘤、炎症等致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减少,进而使促甲状腺激素偏低)、其他情况(严重全身性疾病等影响甲状腺-垂体轴功能);相关检查有甲状腺功能检查(测甲状腺激素和促甲状腺激素判断病因)和影像学检查(甲状腺超声助查甲状腺病变,垂体MRI助查垂体病变);特殊人群中孕妇促甲状腺激素偏低需重视防影响胎儿发育,儿童需排查病因防影响生长发育,老年人群需综合基础疾病等全面评估处理
一、促甲状腺激素偏低的定义
促甲状腺激素(TSH)是由垂体前叶分泌的激素,它能促进甲状腺细胞的增殖、甲状腺激素的合成和释放。促甲状腺激素偏低指的是血液中TSH水平低于正常参考值范围。
二、常见原因
(一)甲状腺功能亢进症
1.发病机制:当人体患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时,甲状腺自身合成和分泌甲状腺激素过多,通过负反馈调节机制,会抑制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从而导致促甲状腺激素偏低。例如,Graves病是最常见的引起甲状腺功能亢进的病因,机体产生针对甲状腺细胞TSH受体的抗体,该抗体能模拟TSH的作用,刺激甲状腺过度分泌甲状腺激素,进而使TSH分泌减少。
2.年龄因素:各个年龄段均可发病,中青年女性相对更易罹患Graves病导致的甲状腺功能亢进。
3.生活方式:长期精神压力过大、长期高碘饮食等可能增加患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的风险,从而引起促甲状腺激素偏低。比如长期大量食用海带、紫菜等富含碘的食物,可能诱发甲状腺功能亢进。
4.病史:有自身免疫性疾病病史的人群,如患有类风湿关节炎等自身免疫性疾病时,患Graves病等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的风险增加,进而可能出现促甲状腺激素偏低的情况。
(二)垂体病变
1.发病机制:垂体发生病变,如垂体瘤、垂体缺血性坏死等,会影响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的功能,导致促甲状腺激素分泌减少。例如垂体瘤可分为功能性和无功能性垂体瘤,功能性垂体瘤中若为促甲状腺激素瘤极为罕见,但其他类型垂体瘤可能通过影响垂体的内分泌调节轴,间接导致促甲状腺激素分泌异常;垂体缺血性坏死多由于产后大出血等原因引起垂体供血不足,导致垂体组织坏死,影响促甲状腺激素等多种垂体激素的分泌。
2.年龄因素:垂体病变可发生在任何年龄,产后大出血导致的垂体缺血性坏死多发生在育龄女性分娩后。
3.生活方式:一般无特定的生活方式直接导致垂体病变,但有垂体瘤家族史的人群可能有一定遗传易感性。
4.病史:有产后大出血病史的女性,发生垂体缺血性坏死进而导致垂体病变引起促甲状腺激素偏低的风险增加。
(三)下丘脑病变
1.发病机制:下丘脑病变会影响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TRH)的分泌,TRH减少会导致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减少。例如下丘脑肿瘤、炎症等病变可影响TRH的合成与分泌。
2.年龄因素:下丘脑病变可发生在各个年龄段,儿童下丘脑肿瘤相对较为常见。
3.生活方式:无特定与下丘脑病变直接相关的生活方式因素,但长期接触放射性物质等可能增加下丘脑病变风险。
4.病史:有下丘脑肿瘤、炎症等病史的人群,易出现促甲状腺激素偏低的情况。
(四)其他情况
1.发病机制:一些非甲状腺、非垂体、非下丘脑的全身性疾病也可能影响甲状腺-垂体轴的功能,导致促甲状腺激素偏低。例如严重的全身性疾病如恶性肿瘤晚期、严重感染等,机体处于应激状态,可能通过神经-内分泌调节影响促甲状腺激素的分泌。
2.年龄因素:各年龄段均可能因全身性疾病出现促甲状腺激素偏低,老年人群由于机体功能衰退,患严重全身性疾病的风险相对较高。
3.生活方式:长期营养不良、过度劳累等可能降低机体抵抗力,增加患严重全身性疾病的风险,进而影响促甲状腺激素水平。
4.病史:有恶性肿瘤、严重感染等病史的人群,需密切关注促甲状腺激素水平,因为这些病史可能导致促甲状腺激素偏低。
三、相关检查及意义
(一)甲状腺功能检查
1.甲状腺激素测定:包括血清总甲状腺素(TT)、血清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T)、血清游离甲状腺素(FT)、血清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等。在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时,FT、FT升高,TT、TT也常升高;而在垂体或下丘脑病变导致促甲状腺激素偏低时,甲状腺激素水平可能降低或正常。
2.促甲状腺激素测定:明确促甲状腺激素的具体数值,结合甲状腺激素水平综合判断病因。如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时TSH明显降低,垂体病变导致的促甲状腺激素偏低时TSH极度降低等。
(二)影像学检查
1.甲状腺超声:可观察甲状腺的形态、大小、结构等,有助于发现甲状腺结节、甲状腺肿大等病变,辅助判断是否为甲状腺自身病变引起的促甲状腺激素偏低。例如甲状腺超声发现甲状腺弥漫性肿大伴血流丰富,常提示Graves病可能。
2.垂体MRI:对于怀疑垂体病变导致促甲状腺激素偏低的患者,垂体MRI检查可以清晰显示垂体是否有肿瘤、缺血坏死等病变,帮助明确病因。
四、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一)孕妇
1.注意事项:孕妇促甲状腺激素偏低需高度重视,因为甲状腺激素对胎儿的生长发育尤其是神经系统发育至关重要。若孕妇促甲状腺激素偏低同时伴有甲状腺激素升高,可能影响胎儿神经系统发育,增加胎儿智力发育障碍等风险。需要密切监测甲状腺功能,必要时在医生指导下进行干预。
2.建议原因:胎儿的甲状腺功能在妊娠早期主要依赖母体的甲状腺激素供应,孕妇甲状腺功能异常会通过胎盘影响胎儿发育,所以孕妇促甲状腺激素偏低需谨慎处理以保障胎儿正常发育。
(二)儿童
1.注意事项:儿童促甲状腺激素偏低时,需排查是否存在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异常或垂体、下丘脑病变等情况。因为儿童处于生长发育关键时期,甲状腺激素缺乏或异常会影响身高、智力等多方面发育。例如儿童Graves病相对少见,但一旦发生需及时评估并干预。
2.建议原因:儿童生长发育迅速,甲状腺激素对其各器官系统的正常发育起着关键作用,促甲状腺激素偏低可能提示甲状腺功能异常,若不及时处理会严重影响儿童的健康成长,所以需尽早明确病因并进行恰当处理。
(三)老年人群
1.注意事项:老年人群促甲状腺激素偏低时,要综合考虑其基础疾病等情况。老年人群常合并多种慢性疾病,如心血管疾病等,促甲状腺激素偏低若由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引起,可能加重心血管负担,诱发心律失常等心血管事件;若由垂体病变引起,需考虑老年人群垂体功能生理性减退的因素,谨慎评估病变的影响。
2.建议原因:老年人群身体机能衰退,各器官代偿能力下降,促甲状腺激素偏低的病因复杂,且不同病因对老年人群健康的影响不同,所以需要全面评估,谨慎处理,以维护老年人群的健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