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牙龈肿痛是怎么回事
上牙龈肿痛有多种常见原因,包括牙龈炎、牙周炎、智齿冠周炎、龋齿、食物嵌塞、全身性疾病等,不同原因有相应病因机制、年龄性别及生活方式影响;伴有牙龈出血、牙齿松动、张口受限、发热等不同伴随症状有不同意义;就医时,上牙龈肿痛持续不缓解等情况要尽快就医,首诊口腔科,特殊人群有不同注意事项,如儿童、老人、孕妇等在口腔卫生和就医用药等方面需注意。
一、上牙龈肿痛的常见原因
1.牙龈炎:
病因及机制:主要是由于牙菌斑、牙结石等局部刺激物长期堆积在牙龈边缘,引发牙龈的炎症反应。牙菌斑中的细菌及其代谢产物会持续刺激牙龈组织,导致牙龈红肿、疼痛,尤其是在刷牙或进食时容易出血。例如,长期不认真刷牙的人群,牙面上会逐渐形成牙菌斑,若未及时清除,就可能发展为牙龈炎,出现上牙龈肿痛症状。
年龄性别因素:各年龄段均可发生,无明显性别差异,但口腔卫生习惯差的人群更易患病。儿童若口腔卫生不良,也可能因牙菌斑堆积引发牙龈炎导致上牙龈肿痛;成年人同样因口腔清洁不到位易受影响。
生活方式影响:长期吸烟、饮酒等不良生活方式会加重牙龈炎症,因为吸烟会影响牙龈的血液循环,降低局部抵抗力,饮酒可能会刺激牙龈组织,促使炎症加重。
2.牙周炎:
病因及机制:是由牙龈炎进一步发展而来,除了牙菌斑、牙结石刺激外,还涉及牙周袋的形成、牙槽骨吸收等。细菌侵入牙周袋内,引发更为严重的炎症反应,导致牙龈肿痛,同时可能伴有牙齿松动、移位等症状。例如,牙周炎患者的牙周袋内存在大量致病菌,这些细菌持续破坏牙周组织,使牙龈出现肿痛等症状。
年龄性别因素:中老年人相对更容易患牙周炎,但近年来随着口腔卫生意识的差异,年轻人也可能患病。一般无明显性别差异,但有研究显示,男性在某些因素影响下可能牙周炎患病率略高,但这并非绝对。
生活方式影响:患有糖尿病等基础疾病的人群,由于血糖控制不佳,牙周炎的发生风险更高且病情更易加重。此外,吸烟会显著增加牙周炎的发病风险和病情严重程度,因为烟草中的有害物质会影响牙周组织的血液循环和免疫功能。
3.智齿冠周炎:
病因及机制:多见于下颌智齿萌出不全或阻生时,智齿周围的牙龈组织被覆盖,形成盲袋,食物残渣易嵌塞在盲袋内,加上细菌滋生,引发冠周炎。炎症可波及上牙龈周围,导致牙龈肿痛,还可能伴有张口受限、吞咽疼痛等症状。例如,智齿部分萌出时,牙龈与智齿之间形成较深的盲袋,容易积聚食物和细菌,从而引发炎症,出现上牙龈肿痛。
年龄性别因素:18-25岁左右的青年人群多见,因为此阶段是智齿萌出的常见时期。一般无明显性别差异,但个体之间因智齿萌出情况不同而有差异。
生活方式影响:身体抵抗力下降时,如熬夜、过度疲劳等,容易诱发智齿冠周炎。此外,不注意口腔卫生会加重盲袋内细菌滋生,增加发病风险。
4.龋齿:
病因及机制:当龋齿发展到较深的程度,累及牙髓时,炎症可能会扩散到根尖周围组织,进而波及牙龈,引起牙龈肿痛。细菌在龋洞内滋生,产酸破坏牙齿硬组织,随着龋损进展,感染向牙髓及根尖周组织蔓延,导致牙龈出现炎症反应,表现为上牙龈肿痛。例如,一颗深龋的牙齿,细菌感染逐渐深入,引发根尖周炎,炎症可穿破骨膜到达牙龈,引起牙龈红肿疼痛。
年龄性别因素:各年龄段均可发生龋齿进而导致牙龈肿痛,无明显性别差异,但儿童和青少年由于饮食习惯等因素,龋齿发生率相对较高。
生活方式影响:长期摄入高糖食物、不注意口腔清洁等生活方式会增加龋齿的发生风险,从而可能引发牙龈肿痛。例如,儿童喜欢吃糖果、巧克力等甜食,若不及时清洁口腔,容易患龋齿,进而出现上牙龈肿痛。
5.食物嵌塞:
病因及机制:进食时食物碎块嵌入牙龈乳头内,刺激牙龈组织,引起牙龈的急性炎症,出现肿痛症状。例如,牙缝较大的人,在进食芹菜、玉米等粗纤维食物时,容易发生食物嵌塞,若未及时清理,就会导致上牙龈肿痛。
年龄性别因素:无明显特定年龄和性别倾向,各年龄段和不同性别人群都可能因牙缝问题发生食物嵌塞而导致牙龈肿痛。
生活方式影响:不良的咀嚼习惯,如单侧咀嚼等,可能导致牙缝不均匀,增加食物嵌塞的概率,从而引发上牙龈肿痛。此外,牙齿排列不整齐的人群也更容易出现食物嵌塞情况。
6.全身性疾病:
病因及机制:某些全身性疾病也可能表现为上牙龈肿痛,如白血病,白血病患者由于异常白细胞在牙龈组织浸润,会导致牙龈肿胀、疼痛,同时可能伴有牙龈出血、发热等症状;再如,患有艾滋病的患者,由于免疫功能低下,容易发生各种机会性感染,包括口腔牙龈的感染,出现牙龈肿痛等症状。
年龄性别因素:不同全身性疾病有不同的好发年龄和性别特点。例如,白血病可发生在各年龄段,无明显性别差异;艾滋病多发生在有高危行为的人群中,年龄跨度较大,也无明显性别特异性,但在某些地区可能有一定的发病特征。
生活方式影响:患有全身性疾病的人群,若生活方式不健康,如不积极治疗基础疾病、不注意口腔卫生等,会加重牙龈肿痛的症状。例如,糖尿病患者若血糖控制不佳,同时口腔卫生差,更容易出现牙龈炎症且不易控制。
二、上牙龈肿痛的伴随症状及意义
1.伴有牙龈出血:
意义:常见于牙龈炎、牙周炎、白血病等情况。牙龈炎和牙周炎时,牙龈组织脆弱,刷牙或进食时容易出血;白血病患者由于凝血功能异常,牙龈出血可能更为明显且不易止住。例如,牙龈炎患者刷牙时牙龈出血,出血量一般较少,可自行停止;而白血病患者牙龈出血可能较为频繁且量较多,同时可能伴有皮肤瘀斑等其他出血表现。
2.伴有牙齿松动:
意义:多见于牙周炎、根尖周炎等。牙周炎时,牙槽骨吸收,支持牙齿的力量减弱,导致牙齿松动;根尖周炎时,炎症波及牙周组织,也可能引起牙齿松动。例如,重度牙周炎患者牙齿松动明显,可影响咀嚼功能;根尖周炎引起的牙齿松动,在治疗根尖周炎症后部分牙齿松动可缓解。
3.伴有张口受限:
意义:常见于智齿冠周炎、颞下颌关节紊乱病累及等情况。智齿冠周炎时,炎症扩散可能波及咀嚼肌,导致张口困难;颞下颌关节紊乱病也可能出现张口受限,同时伴有关节疼痛等症状。例如,智齿冠周炎导致张口受限的患者,张口度明显减小,影响进食和说话。
4.伴有发热:
意义:可能提示感染较为严重,如智齿冠周炎、根尖周炎、全身性感染性疾病等。当身体受到较严重的细菌感染时,会引起发热反应。例如,急性根尖周炎伴有发热时,说明炎症扩散,感染较为严重;白血病患者出现牙龈肿痛伴发热,可能是感染引起的。
三、上牙龈肿痛的就医建议及注意事项
1.就医建议:
及时就诊情况:如果上牙龈肿痛持续不缓解,或伴有发热、张口受限、牙齿明显松动等症状,应尽快就医。例如,上牙龈肿痛超过3天仍无改善,且出现发热症状,需及时到口腔科就诊。
就诊科室:一般首诊选择口腔科,如果是全身性疾病引起的牙龈肿痛,可能需要同时就诊相应的内科,如血液科、感染科等。
2.注意事项:
口腔卫生方面:就诊前要保持口腔清洁,可使用淡盐水漱口,清除口腔内的食物残渣和部分细菌,但不要用力刷牙刺激肿痛的牙龈。例如,用温淡盐水每天漱口3-4次,每次漱口时间约30秒。
特殊人群注意:儿童出现上牙龈肿痛时,家长要更加注意其口腔卫生情况,督促儿童正确刷牙,避免儿童用手触摸肿痛牙龈,防止感染加重。老年人若患有上牙龈肿痛,要关注是否合并有其他慢性疾病,如糖尿病、心脏病等,在就医时要告知医生自身的基础疾病情况,因为这些基础疾病可能会影响治疗方案的选择。孕妇出现上牙龈肿痛时,要谨慎用药,因为孕期用药需要考虑对胎儿的影响,应先到口腔科进行局部处理,缓解症状,尽量选择对胎儿影响小的治疗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