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跟骨骨折
跟骨骨折是足部常见骨折,多因高处坠落、车祸等强大外力致成年人发病,跟骨解剖复杂,骨折可累及周围结构致不同表现,局部有疼痛、肿胀等症状,严重有畸形,靠X线、CT诊断,常从事重体力等人群风险高,卧床等人群恢复慢,骨质疏松人群易发病。
一、解剖结构相关影响
跟骨的解剖结构较为复杂,其周围有诸多重要的肌腱、神经和血管通过。骨折可能会累及这些结构,影响足部的正常功能。例如,跟骨骨折可能会刺激或压迫周围神经,导致足部感觉异常、麻木等症状;也可能影响肌腱的附着和滑动,进而影响足部的运动功能。不同年龄、性别人群由于身体状况不同,发生跟骨骨折后的表现可能有所差异。年轻人由于身体柔韧性较好,遭受强大外力时更容易发生跟骨骨折,且骨折类型可能相对复杂;老年人由于骨质疏松等原因,轻微外力也可能导致跟骨骨折。
二、临床表现
1.局部症状:受伤部位会出现疼痛、肿胀,皮肤可能出现瘀斑。跟骨部位压痛明显,足部活动受限,尤其是踝关节的屈伸活动会受到影响。
2.畸形表现:严重的跟骨骨折可能会导致足部外观畸形,如跟骨增宽、缩短等。这是由于骨折断端移位等原因造成的。
三、诊断方法
1.影像学检查:X线检查是诊断跟骨骨折的常用方法,可以初步了解骨折的部位、类型和移位情况。对于一些复杂的跟骨骨折,还需要进行CT检查,CT能够更清晰地显示跟骨骨折的细节,包括骨折线的走行、关节面的受累情况等,有助于制定治疗方案。
四、不同生活方式人群的相关情况
对于经常从事重体力劳动或剧烈运动的人群,发生跟骨骨折的风险相对较高,因为他们更容易遭受导致跟骨骨折的强大外力。而长期卧床、行动不便的人群,发生跟骨骨折后恢复相对较慢,且需要特别注意预防肺部感染、压疮等并发症。有骨质疏松病史的人群,发生跟骨骨折的概率增加,在日常生活中需要注意预防骨折,如增加钙的摄入、适当进行户外活动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