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疱疹性咽峡炎的治疗方法
儿童疱疹性咽峡炎一般治疗包括让患儿多休息、保持室内清洁通风、保证充足水分摄入及清淡易消化饮食;对症治疗有发热时监测体温,≥38.5℃且不适者物理降温或用退热药物,用含漱液缓解咽痛;无特效抗病毒药,重症等可评估后用,多为自限性;婴幼儿和有基础疾病儿童需密切观察和积极治疗。
一、一般治疗
儿童疱疹性咽峡炎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以急性发热和咽峡部疱疹、溃疡为特征的疾病,一般治疗主要包括让患儿多休息,保持室内清洁及空气流通。保证患儿充足的水分摄入,饮食宜清淡、易消化,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以减轻咽部不适。
二、对症治疗
1.发热处理:如果患儿体温升高,需密切监测体温变化。对于体温≥38.5℃且伴有明显不适的患儿,可采用物理降温(如温水擦浴等)或使用退热药物,但需遵循儿科用药原则,避免不恰当用药。物理降温适用于大多数儿童,通过水分蒸发带走热量来降低体温;退热药物的选择需考虑儿童年龄等因素,选择合适的品种。
2.缓解咽痛:可让患儿使用含漱液缓解咽部疼痛,如生理盐水等,保持口腔清洁,减少局部细菌感染的机会,从而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咽痛症状。
三、抗病毒治疗
目前对于肠道病毒感染引起的疱疹性咽峡炎,尚无特效的抗病毒药物。但对于重症或有特定高危因素的患儿,可在医生评估后考虑使用适当的抗病毒药物。一般情况下,不建议常规使用抗病毒药物进行治疗,主要以对症支持治疗为主,因为肠道病毒感染多为自限性疾病,多数患儿可在1-2周内自愈。
四、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对于婴幼儿,由于其免疫系统发育尚未完善,病情变化相对较快,家长需更加密切观察患儿的精神状态、体温、进食情况等。如果婴幼儿出现精神萎靡、持续高热不退、拒食等情况,需及时就医。对于有基础疾病的儿童,如先天性心脏病、免疫缺陷病等,患疱疹性咽峡炎时病情可能相对较重,需要更加积极地进行病情监测和综合治疗,在治疗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基础疾病对治疗的影响以及治疗药物对基础疾病的可能干扰等情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