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骨髓炎的表现
慢性骨髓炎有局部和全身表现,局部有经久不愈的窦道及脓性分泌物、不同程度肿胀与活动按压时疼痛、骨质破坏增生等改变;全身有间断或持续低热、消瘦乏力等表现。
1.局部表现
伤口不愈与分泌物:常有经久不愈的窦道,窦道内会有脓性分泌物排出,部分患者窦道周围皮肤可出现色素沉着、瘢痕形成等情况。这是因为慢性骨髓炎病灶内持续存在感染,炎症刺激导致组织破坏,形成窦道来排出感染物质。例如,长期不愈合的窦道可能会反复出现流脓现象,影响患者局部皮肤及周围组织的健康。对于儿童患者,由于皮肤修复能力相对较强,但慢性骨髓炎的窦道长期存在会影响其局部皮肤的正常发育和功能。
局部肿胀与疼痛:病变部位可能会有不同程度的肿胀,在活动或按压时会出现疼痛。疼痛程度可因个体差异和病情严重程度而有所不同,部分患者在天气变化时疼痛可能会加剧。老年人由于身体机能下降,慢性骨髓炎引起的局部疼痛可能会对其日常活动产生较大影响,如行走、翻身等动作可能会因疼痛而受限。
骨质改变:X线等影像学检查可发现骨质破坏、增生等改变。骨质破坏表现为骨组织的密度减低、骨小梁模糊等;骨质增生则表现为骨皮质增厚、骨密度增高。这是由于慢性炎症刺激导致骨组织不断进行修复和破坏的过程,长期的炎症反应使得骨代谢紊乱,出现骨质的异常改变。对于有基础疾病如糖尿病的患者,其慢性骨髓炎的骨质改变可能会更为复杂,因为糖尿病会影响血液循环和组织修复,加重骨质的异常情况。
2.全身表现
发热:部分患者会出现间断或持续低热,体温一般在37.5℃-38.5℃左右,但也有少数患者可能体温正常。发热是因为体内存在慢性感染病灶,机体的免疫系统持续与病原体作斗争,从而引起体温调节中枢的功能紊乱。儿童患者由于体温调节中枢发育尚未完善,慢性骨髓炎引起的低热可能更容易被忽视,需要家长密切观察儿童的精神状态、食欲等情况来综合判断。
消瘦与乏力:长期慢性感染会消耗机体能量,患者可能出现消瘦、乏力等表现。患者会感觉体力下降,活动耐力明显降低。对于老年人,本身可能存在一定程度的营养吸收障碍或基础代谢率降低,慢性骨髓炎导致的消瘦和乏力会进一步影响其生活质量,可能会增加跌倒等意外事件的发生风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