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得了疱疹性咽峡炎怎么办
疱疹性咽峡炎由肠道病毒引起,多发生于学龄前儿童、夏秋季,有发热、咽峡部疱疹溃疡等症状,可通过临床表现初步诊断,治疗有一般和对症治疗,护理要隔离、观察病情、保持家居环境适宜,婴幼儿和有基础疾病宝宝需特殊关注。
一、疱疹性咽峡炎的基本认识
疱疹性咽峡炎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以急性发热和咽峡部疱疹、溃疡为特征的疾病,主要病原体为柯萨奇病毒A组。多发生于学龄前儿童,好发于夏秋季。
二、症状表现
1.发热:大多为低热或中度发热,少数可出现高热,体温可达39℃及以上,部分宝宝会反复发热。
2.咽峡部疱疹或溃疡:在咽峡部可见散在灰白色疱疹,周围绕以红晕,1-2日后疱疹破溃形成溃疡,疼痛明显,宝宝可出现拒食、流涎等表现。
三、诊断方法
医生一般通过临床表现,如发热、咽峡部疱疹等进行初步诊断,必要时会进行病毒学检查来明确病原体。
四、治疗原则
1.一般治疗
休息:让宝宝多休息,保证充足的睡眠,有助于身体恢复。
饮食:给予清淡、易消化的流质或半流质饮食,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保证足够的水分摄入,防止脱水。
口腔护理:保持口腔清洁,可用淡盐水漱口等,以减轻口腔疼痛。
2.对症治疗
退热:如果宝宝体温较高,可采用物理降温,如用温水擦拭额头、腋窝、腹股沟等部位,若体温超过38.5℃且符合用药指征(需严格遵循儿科用药原则,优先非药物干预,明确年龄禁忌等),可考虑使用退热药物,但需谨慎选择适合儿童的退热药物。
缓解咽痛:可使用一些缓解咽痛的药物或方法,但需在医生指导下进行。
五、护理要点
1.隔离:疱疹性咽峡炎具有传染性,应注意隔离,避免交叉感染,一般隔离至症状消失后1周左右。
2.病情观察:密切观察宝宝的体温变化、精神状态、有无抽搐等情况,若出现持续高热不退、精神萎靡、呕吐、抽搐等异常表现,应及时就医。
3.家居环境:保持室内空气流通,温度和湿度适宜,定期对家居环境进行清洁消毒。
六、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对于婴幼儿,由于其免疫系统尚未完全发育,病情变化可能较快,家长需更加密切关注其症状表现。在护理过程中要轻柔操作,避免对宝宝造成额外的刺激。对于有基础疾病的宝宝,如先天性心脏病、免疫缺陷病等,感染疱疹性咽峡炎后病情可能相对复杂,需及时就医并在医生的全面评估下进行治疗和护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