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源性膀胱的治疗
神经源性膀胱的治疗包括非手术和手术治疗。非手术有膀胱训练(依情况制定计划,儿童需家长引导,成人依自身安排)、清洁间歇性导尿(遵无菌操作,儿童注意轻柔规范及尿管更换观察)、药物治疗(用α受体阻滞剂等,儿童慎用,成人权衡利弊及关注不良反应);手术有膀胱扩大术(依容量过小情况,儿童术后精心护理,成人关注排尿及并发症)、尿流改道术(其他方法不佳时用,术后适应新方式,儿童需家长陪伴疏导,成人合理安排生活工作)。
一、非手术治疗
1.膀胱训练:根据患者膀胱功能情况制定训练计划,一般可通过定时排尿来逐渐延长排尿间隔时间,增加膀胱容量。对于儿童患者,要考虑其年龄特点,从小培养规律的排尿习惯,家长可协助进行引导,以促进膀胱功能的恢复。成人患者则需根据自身身体状况和生活规律合理安排训练时间,通过长期坚持膀胱训练,有助于改善神经源性膀胱患者的膀胱功能。
2.清洁间歇性导尿:由患者或家属自行进行导尿操作,需注意严格遵循无菌操作原则,避免引起泌尿系统感染。对于儿童患者,要特别注意操作的轻柔与规范,选择合适尺寸的导尿管,减少对儿童尿道的损伤和刺激。定期更换导尿管,根据患者具体情况一般1-4周更换一次,同时要密切观察尿液情况,如有异常及时就医。
3.药物治疗:可使用α受体阻滞剂等药物,如坦索罗辛等,能松弛膀胱颈和前列腺平滑肌,改善排尿困难症状。但在使用药物时需考虑患者的年龄因素,儿童患者应谨慎使用,成人患者也要根据自身的基础疾病等情况权衡利弊后使用,用药过程中需密切关注药物可能带来的不良反应。
二、手术治疗
1.膀胱扩大术:适用于膀胱容量过小的患者。通过手术扩大膀胱容量,改善排尿功能。对于不同年龄的患者,手术的操作难度和术后恢复情况有所不同。儿童患者由于身体处于生长发育阶段,术后恢复需要更加精心的护理,要注意预防感染,观察膀胱功能恢复情况;成人患者则需关注术后的排尿情况和并发症发生情况。
2.尿流改道术:当其他治疗方法效果不佳时可考虑尿流改道术,如回肠膀胱术等。该手术方式会改变尿液的排出途径,患者术后需要适应新的排尿方式,要注意保持造口周围皮肤的清洁干燥,预防造口相关并发症。对于不同年龄的患者,术后的心理调适和生活方式调整也有所不同,儿童患者需要家长更多的陪伴和心理疏导,成人患者则要根据自身情况合理安排生活和工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