肌筋膜炎是由什么原因引起的
肌筋膜炎的常见诱因包括肌肉过度使用(职业因素致肌肉持续收缩、运动过量致肌肉微细损伤)、肌肉受寒(环境寒冷潮湿、保暖不当致肌肉血液循环不畅)、外伤因素(急性损伤未恢复、慢性累积性外伤致肌肉筋膜损伤)及其他因素(年龄增长致组织退行性变、全身性疾病影响肌肉筋膜)。
职业因素:长期从事需要重复特定肌肉动作的工作,如长时间伏案工作的办公室人员,颈部和肩部肌肉长时间处于紧张状态;频繁进行手部精细动作的流水线工人,手部肌肉容易过度使用。这类人群由于肌肉持续收缩,会导致肌肉内代谢产物堆积,如乳酸等,刺激神经末梢引发疼痛,进而诱发肌筋膜炎。
运动过量:运动爱好者突然增加运动量或运动强度,例如长跑爱好者突然进行超长距离奔跑,或者健身人群过度进行力量训练,超出肌肉的承受范围,使得肌肉反复受到牵拉,造成肌肉微细损伤,容易引发肌筋膜炎。
肌肉受寒
环境因素:在寒冷潮湿的环境中工作或生活,如长期处于空调房间温度过低且湿度较大的环境,肌肉容易受到寒冷刺激,导致血管收缩,血液循环不畅,肌肉组织缺氧、缺血,代谢废物堆积,从而增加肌筋膜炎的发生风险。例如,一些在冷库工作的人员,由于长期暴露在低温环境中,肌肉更容易出现问题。
保暖不当:在寒冷天气里没有做好保暖措施,如穿着过少、长时间待在风口等,身体局部肌肉受凉,同样会影响肌肉的正常血液循环和代谢,引发肌筋膜炎。比如冬季穿着单薄在户外活动时间过长,腿部肌肉就可能因受寒而诱发肌筋膜炎。
外伤因素
急性损伤未恢复:肌肉、筋膜等组织受到急性外伤,如扭伤、拉伤后,没有得到及时、正确的治疗和充分的休息,损伤部位没有完全修复,就可能遗留慢性损伤,进而发展为肌筋膜炎。例如,运动时发生的脚踝扭伤,若没有进行规范的康复治疗,后期可能出现踝关节周围肌肉筋膜的慢性炎症。
慢性累积性外伤:长期反复的微小外伤,也会导致肌肉筋膜的慢性损伤。比如长期弯腰劳作的人群,腰部肌肉筋膜不断受到牵拉和磨损,逐渐出现炎症反应,引发肌筋膜炎。
其他因素
年龄因素: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体肌肉、筋膜等组织会发生退行性改变,肌肉的弹性和韧性下降,血液循环也逐渐变差,更容易出现肌筋膜炎。老年人由于身体机能衰退,相比年轻人更易受到肌筋膜炎的困扰。
疾病影响:一些全身性疾病也可能与肌筋膜炎的发生相关,如类风湿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等自身免疫性疾病,会累及肌肉筋膜组织,导致炎症反应,增加肌筋膜炎的发病几率。另外,糖尿病患者由于血糖代谢异常,可能影响神经和血管功能,进而影响肌肉筋膜的营养供应和代谢,容易引发肌筋膜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