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肠破裂是肠内容物漏入腹腔的外科急腹症,外伤、医源性、疾病等可致病因,有腹痛、腹膜刺激征等表现,可通过影像学、腹腔穿刺诊断,需紧急手术治疗并依情况术前准备。
病因方面
外伤因素:腹部受到暴力撞击、挤压等外伤时,可能导致结肠破裂。例如车祸中的猛烈撞击、高处坠落时腹部着地等情况,都可能使结肠承受过大的外力而破裂。不同年龄人群在外伤致结肠破裂的风险上可能有差异,儿童由于腹部相对薄弱,在受到外力时更易发生结肠损伤;而老年人可能本身存在结肠蠕动功能减弱等情况,在受到较轻外力时也可能发生破裂。
医源性因素:在一些医疗操作过程中也可能引发结肠破裂,比如结肠镜检查时可能因操作不当导致结肠穿孔破裂,尤其是对于结肠本身存在病变(如结肠肿瘤、结肠狭窄等)的患者,操作风险相对更高。
疾病因素:结肠本身的病变也可能导致破裂,如结肠肿瘤不断生长,导致结肠壁局部血运障碍、组织脆弱,容易发生自发性破裂;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结肠黏膜存在广泛的溃疡、糜烂,病情严重时也可能出现结肠穿孔破裂等情况。
临床表现方面
腹痛:患者多有突然发生的剧烈腹痛,开始可能局限于受伤部位,随着肠内容物漏入腹腔,疼痛会迅速扩散至全腹,呈持续性加剧。不同年龄患者对疼痛的耐受和表现可能不同,儿童可能表现为哭闹不安等,而老年人可能对疼痛的感知相对迟钝,但病情往往发展较快。
腹膜刺激征:腹部压痛、反跳痛、腹肌紧张等腹膜刺激征明显。由于结肠破裂后肠内容物含有大量细菌,刺激腹膜引起炎症反应,导致这些体征出现。
消化道症状:可能出现恶心、呕吐等症状,随着病情进展,患者可能出现感染中毒症状,如发热、寒战等,严重时可出现感染性休克表现,如血压下降、心率加快等。老年人由于机体抵抗力相对较弱,发生感染中毒症状时可能更易迅速恶化。
诊断方面
影像学检查:腹部X线平片可发现膈下游离气体等情况,但对于一些少量的肠内容物漏出可能不敏感;腹部CT检查能够更清晰地显示结肠破裂的部位、周围组织的情况以及腹腔内积液等情况,是诊断结肠破裂较常用且有效的影像学方法。不同年龄患者进行影像学检查时需要注意的事项不同,儿童可能需要适当控制辐射剂量等。
腹腔穿刺:通过腹腔穿刺抽取腹腔内液体进行检查,如果抽到含有粪便等肠内容物的液体,有助于诊断结肠破裂。
治疗方面
一旦怀疑或确诊结肠破裂,需紧急进行手术治疗。手术的原则是尽快修复破裂口,同时进行腹腔的彻底清洗、引流等操作,以减少腹腔感染的发生。手术方式需根据破裂的部位、患者的全身情况等综合决定。对于一些情况不太紧急的患者,可能需要先进行积极的抗感染等术前准备后再行手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