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椎病眩晕症治疗方法
颈椎病眩晕症的治疗包括非药物治疗和药物治疗。非药物治疗有颈椎牵引(专业医护操作、个体化调整)、康复训练(颈部活动度训练、平衡功能训练,循序渐进、注意风险)、物理因子治疗(热敷控制温度时间、针灸推拿专业操作及特殊人群慎用);药物治疗有改善微循环药物(注意不同年龄用药)、神经营养药物(注意儿童用药剂量)
一、非药物治疗方法
1.颈椎牵引:通过器械对颈椎进行牵引,可增加椎间隙宽度,减少椎间盘对椎动脉的压迫,从而缓解眩晕症状。一般需在专业医护人员操作下进行,根据患者具体情况调整牵引重量、角度等参数。对于不同年龄、性别及身体状况的患者,牵引的力度和时间需个体化调整,例如年轻且身体状况较好的患者可能能耐受稍大的牵引力度和较长时间,但年老体弱者则需谨慎,避免过度牵引导致损伤。
2.康复训练
颈部活动度训练:指导患者进行缓慢、适度的颈部前屈、后伸、左右侧屈及旋转运动,增强颈部肌肉力量,改善颈椎关节活动功能。不同生活方式的患者,如长期伏案工作者,更需要加强此类训练以纠正不良姿势对颈椎的影响。康复训练需循序渐进,避免过度运动造成颈部损伤,尤其有颈椎病史的患者更要注意运动幅度和强度。
平衡功能训练:部分颈椎病眩晕症患者存在平衡功能障碍,可通过站立位闭目平衡训练、单腿站立等训练方法改善。对于年龄较大或平衡功能较差的患者,训练时需有人在旁协助,防止摔倒,同时根据患者的平衡能力逐步增加训练难度。
3.物理因子治疗
热敷:利用热传递原理,促进颈部血液循环,缓解肌肉痉挛。可采用热水袋热敷或红外线照射等方式,温度一般控制在40-50℃,每次15-20分钟,每日可进行2-3次。不同皮肤敏感度的患者对热敷温度和时间的耐受不同,皮肤敏感者需适当降低温度或缩短时间。
针灸推拿:针灸通过刺激颈部特定穴位,调节经络气血,达到缓解眩晕的作用;推拿则可调整颈椎关节位置,放松颈部肌肉。但针灸推拿需由专业的中医师或推拿师操作,对于有出血倾向、严重心脑血管疾病等特殊人群需谨慎使用,例如患有严重高血压且血压控制不佳的患者,推拿时颈部的手法刺激可能导致血压波动,增加风险。
二、药物治疗
1.改善微循环药物:如倍他司汀等,可改善内耳循环,减轻眩晕症状。但不同年龄患者对药物的代谢能力不同,儿童一般不推荐使用,老年患者需注意药物可能引起的副作用,如胃肠道不适等。
2.神经营养药物:像甲钴胺等,有助于修复受损的神经组织,对颈椎病导致的神经受压引起的眩晕有一定辅助治疗作用。在使用时同样要考虑患者的年龄因素,儿童使用需严格遵循儿童用药剂量标准,避免过量使用对儿童神经系统发育产生不良影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