睾丸鞘膜积液是什么意思
睾丸鞘膜积液是围绕睾丸的鞘膜腔内液体积聚超过正常量形成的囊肿病变,病因分原发性(与鞘膜慢性炎症有关,多见于青壮年)和继发性(由其他疾病如睾丸炎等引起,不同年龄段均可发生),临床表现为小积液可无症状,积液多有阴囊下坠等症状且阴囊可触及囊性肿块,诊断靠体格检查和超声检查,治疗包括随访观察(婴儿部分可自行吸收)和手术治疗(积液量大等情况需手术,继发性要同时治原发疾病)。
一、病因分类
1.原发性睾丸鞘膜积液:病因尚未完全明确,可能与鞘膜慢性炎症有关,炎症会影响鞘膜的正常分泌与吸收功能。其发病可能无明显诱因,多见于青壮年。
2.继发性睾丸鞘膜积液:由其他疾病引起,比如睾丸炎、附睾炎、精索炎、创伤、阴囊手术、肿瘤等。例如,睾丸炎时,炎症刺激可导致鞘膜分泌增多,吸收减少,从而引发鞘膜积液;阴囊手术后,局部组织损伤、出血等情况可能影响鞘膜的正常生理功能,进而导致鞘膜积液。不同年龄段均可发生,年龄较小者可能因先天性因素或感染等引起,而年龄较大者可能与创伤、肿瘤等相关。男性发病率相对较高,生活方式方面,如果有阴囊部位外伤史等情况可能增加患病风险。有相关病史的人群,如曾患睾丸炎等疾病,发生继发性睾丸鞘膜积液的概率相对较高。
二、临床表现
1.症状表现:
小的鞘膜积液可无明显症状,常在体检时被发现。
积液量较多时,患者可感到阴囊下坠、胀痛或牵扯感。对于儿童患者,家长可能发现阴囊逐渐增大。
2.体征表现:阴囊内可触及囊性肿块,呈慢性、无痛性逐渐增大。交通性鞘膜积液时,卧位时积液可流入腹腔,肿块缩小或消失,站立时肿块又可出现。
三、诊断方法
1.体格检查:医生通过触诊可初步判断阴囊内肿块的性质,区分是睾丸鞘膜积液还是其他阴囊内病变,如疝气等。
2.超声检查:是诊断睾丸鞘膜积液的重要方法,可清晰显示鞘膜腔内积液的情况,明确积液量以及是否存在其他病变,如睾丸、附睾的病变等。
四、治疗原则
1.随访观察:对于婴儿时期的鞘膜积液,部分可自行吸收,所以1岁以内的婴儿鞘膜积液常可先随访观察,定期复查超声,了解积液变化情况。
2.手术治疗:
对于积液量较大、症状明显或1岁以后仍未吸收的鞘膜积液,通常需要手术治疗。手术方式主要是鞘膜翻转术等,通过手术改变鞘膜的结构,使其分泌与吸收恢复平衡。
对于继发性睾丸鞘膜积液,需要同时治疗原发疾病,在原发疾病得到控制后,鞘膜积液的情况可能会有所改善,但如果鞘膜积液仍较明显,也可能需要手术处理。
总之,睾丸鞘膜积液是一种需要关注的阴囊疾病,通过了解其病因、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等方面的情况,有助于及时发现和处理该疾病,保障男性生殖健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