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侧多根多处肋骨骨折哪种固定方法是常用的
单侧多根多处肋骨骨折有胸带固定、肋骨外固定架固定、内固定手术固定三种常用固定方法。胸带固定适用于骨折端移位不明显、病情较轻者,可限制胸廓异常活动;肋骨外固定架固定用于合并严重胸部损伤、骨折端移位明显等情况,能复位固定骨折端;内固定手术固定用于复杂情况,如骨折端严重错位合并胸腔内脏器损伤等,可精确复位固定骨折端,不同情况及患者需注意相应事项。
一、胸带固定
1.适用情况:适用于骨折端移位不明显、病情相对较轻的单侧多根多处肋骨骨折患者。对于一般的成年患者,若骨折断端稳定程度较好,胸带固定可起到限制胸廓异常活动、减轻疼痛的作用。其原理是通过胸带的束缚,减少骨折部位的移动,从而促进骨折愈合。
2.作用机制:胸带能够提供外部支撑,使胸廓的活动度减小,降低骨折端相互摩擦的可能性,进而缓解疼痛症状,为骨折的修复创造相对稳定的局部环境。在生活方式方面,患者佩戴胸带期间需注意避免剧烈咳嗽、大幅度胸廓运动等可能加重骨折部位受力的行为。对于儿童患者,由于其骨骼发育尚未完全成熟,使用胸带固定时要特别注意松紧度,过紧可能影响胸廓发育,过松则达不到固定效果。
二、肋骨外固定架固定
1.适用情况:当单侧多根多处肋骨骨折合并有严重的胸部损伤,如伴有连枷胸且骨折端移位明显、胸廓稳定性严重破坏时,肋骨外固定架固定较为常用。这种情况常见于车祸伤、高处坠落伤等导致的严重胸部创伤患者。
2.作用机制:肋骨外固定架通过在骨折处的骨骼上放置钢针并连接外固定装置,能够有效地对骨折端进行复位和固定,恢复胸廓的正常解剖结构和稳定性。在病史方面,如果患者有严重的心肺功能障碍,使用肋骨外固定架时需要更加谨慎评估,因为手术操作可能会对心肺功能产生一定影响,需要在围手术期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对于老年患者,由于其身体机能下降,骨折愈合能力相对较弱,肋骨外固定架固定后需要加强营养支持,促进骨折愈合,同时要注意预防肺部感染等并发症。
三、内固定手术固定
1.适用情况:在一些复杂的单侧多根多处肋骨骨折情况,如骨折端严重错位、合并有胸腔内脏器损伤需要同时处理时,可能会采用内固定手术固定。例如骨折断端刺入胸腔,导致肺部损伤等情况,此时需要通过手术将骨折端复位并进行内固定,以恢复胸廓的完整性和稳定性。
2.作用机制:内固定手术能够精确地对骨折端进行复位,利用钢板、螺钉等内固定材料将骨折端牢固固定,为骨折愈合提供更稳定的条件。对于有基础疾病的患者,如糖尿病患者,在术前需要严格控制血糖,因为高血糖会影响伤口愈合,增加术后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风险。在术后康复过程中,要注意控制基础疾病,遵循糖尿病饮食等相关要求,促进患者整体康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