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现长期脾虚有什么危害
长期脾虚会在营养吸收、免疫系统、精神情志、水液代谢方面产生危害,具体表现为营养吸收能力下降致营养不良等,免疫球蛋白水平降低等致抵抗力下降易受侵袭,致大脑神经递质失衡等出现精神情志问题,致水液代谢失常出现水湿内停等表现。
一、营养吸收方面的危害
长期脾虚会影响脾胃的运化功能,脾胃是人体消化吸收的重要器官,脾虚时脾胃对食物的消化、精微物质的吸收能力下降。从科学研究来看,脾虚患者往往存在肠道消化酶活性降低等情况,导致食物中的营养物质不能被充分消化吸收,进而出现营养不良的表现,如体重减轻、面色萎黄等。对于儿童而言,长期脾虚会影响其生长发育所需营养的获取,可能导致身高、体重增长缓慢,影响正常的身体发育;在女性中,长期脾虚可能影响气血的生成,因为气血的生成与脾胃的运化功能密切相关,进而可能出现月经不调等问题;而对于有基础疾病的人群,长期脾虚会进一步削弱机体的营养状况,不利于基础疾病的康复。
二、免疫系统方面的危害
脾虚与免疫系统功能密切相关。中医理论认为脾主运化,能够将水谷精微输送到全身以维持机体的正常免疫功能。现代医学研究发现,脾虚患者的免疫球蛋白水平可能降低,淋巴细胞的功能也会受到影响,导致机体的抵抗力下降,容易受到外邪的侵袭,出现频繁感冒、感染等情况。在儿童群体中,长期脾虚使他们更容易患上呼吸道感染等疾病,影响身体健康;对于老年人,本身免疫力就相对较低,长期脾虚会进一步加重免疫功能的衰退,增加患各种感染性疾病的风险;女性长期脾虚导致免疫功能异常时,也更容易受到细菌、病毒等病原体的侵扰,影响生活质量。
三、精神情志方面的危害
中医认为脾在志为思,长期脾虚可能会影响人的精神情志状态。研究表明,脾虚可能导致大脑神经递质的失衡,进而出现精神萎靡、情绪低落、记忆力减退等表现。在儿童中,长期脾虚可能影响其学习注意力和记忆力,导致学习成绩下降;对于女性,情绪的异常波动可能更为明显,因为女性的生理特点与气血关系密切,脾虚影响气血生成后,更容易出现抑郁、焦虑等情绪问题;而老年人长期脾虚出现精神情志方面的异常,会影响其晚年的生活幸福感,甚至可能诱发一些心理疾病。
四、水液代谢方面的危害
脾有运化水液的功能,长期脾虚会导致水液代谢失常。水液不能正常地被运化、输布,就会在体内停留,出现水湿内停的表现,如肢体浮肿、舌苔厚腻、大便溏稀等。在儿童中,水液代谢失常可能影响其身体的正常生理状态,严重时可能影响肾脏等器官的功能;对于肥胖人群,本身可能存在脾虚的体质倾向,长期脾虚会进一步加重水湿内停,导致肥胖程度加重;对于患有心脑血管疾病等基础疾病的人群,水液代谢失常可能会加重病情,如导致水肿加重,增加心脏的负担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