疱疹性咽峡炎怎么治
疱疹性咽峡炎的治疗包括一般治疗(休息隔离、口腔护理)、对症治疗(发热处理、缓解咽痛)、抗病毒治疗(无特效药物,特定情况谨慎用),特殊人群如婴幼儿和免疫力低下人群需特别关注和积极处理,婴幼儿要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免疫力低下人群病情可能较重需积极监测治疗。
一、一般治疗
1.休息与隔离:患儿需充分休息,避免剧烈活动,同时进行隔离,一般隔离时间为7-10天,防止交叉感染,尤其是在疱疹性咽峡炎流行季节,对于年龄较小、免疫力较低的儿童,更要严格做好隔离措施,因为他们更容易受到病毒传播的影响。
2.口腔护理:保持口腔清洁,可用淡盐水漱口,年龄较小的患儿可由家长用棉签蘸取淡盐水轻轻清洁口腔,这有助于减少口腔细菌滋生,缓解咽部不适,对于年龄稍大且能配合的患儿,也可指导其自行漱口,维持口腔卫生环境。
二、对症治疗
1.发热处理:若出现发热症状,对于体温<38.5℃的患儿,可采用物理降温,如温水擦浴,擦浴部位主要为颈部、腋窝、腹股沟等大血管丰富的部位,每次擦浴时间10-15分钟,间隔15-30分钟重复一次;对于体温≥38.5℃且无明显禁忌证的患儿,可使用对乙酰氨基酚等药物退热,但需严格遵循儿童用药的相关原则,避免不恰当用药对儿童身体造成不良影响,同时要密切监测体温变化,不同年龄儿童对发热的耐受及处理方式有所不同,需格外谨慎。
2.缓解咽痛:可使用含漱液,如氯己定含漱液,有助于减轻咽部疼痛,对于因咽痛而影响进食的患儿,可适当给予温凉的流质或半流质饮食,保证营养摄入,例如温牛奶、粥等,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加重咽部不适,年龄较小的患儿进食时需注意速度,防止呛咳。
三、抗病毒治疗
1.常用药物及适用情况:对于由肠道病毒引起的疱疹性咽峡炎,目前尚无特效的抗病毒药物,一般采取对症支持治疗,但如果是由特定病毒且有明确抗病毒药物指征时,可考虑使用干扰素等。例如,对于免疫功能低下的患儿,若怀疑有病毒的重症感染风险,可在医生评估后谨慎使用合适的抗病毒药物,但必须严格把握用药指征和禁忌证。
四、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婴幼儿:婴幼儿患疱疹性咽峡炎时病情变化相对较快,家长需密切观察患儿的精神状态、体温、进食情况等。若出现精神萎靡、持续高热不退、频繁呕吐等情况,应立即就医。同时,婴幼儿口腔护理时要更加轻柔,避免损伤口腔黏膜,由于婴幼儿免疫系统尚未发育完善,更容易受到感染影响,所以要格外注意隔离和护理。
2.免疫力低下人群:如患有基础疾病(如白血病、艾滋病等)的患儿或成人,感染疱疹性咽峡炎后病情可能较重,需要更加积极地进行监测和治疗。要密切关注其体温、咽部症状变化,必要时住院治疗,加强支持对症处理,因为这类人群自身免疫力差,病毒容易扩散和引发严重并发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