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内湿热分为湿重于热和热重于湿等情况,有诸多症状表现。湿热在肝胆会致黄疸相关表现(面目肌肤发黄,颜色有鲜明如橘子色或晦黯如烟熏)及胁肋部不适(胀痛、灼热感);在脾胃会有消化功能异常(胃脘部胀满、疼痛,食欲减退,口中黏腻、发甜)和大便异常(黏腻不爽等);在下焦会使小便异常(短赤、灼热感),女性出现带下异常(量多、色黄质稠、有臭味);全身表现为午后发热明显、热势不扬、身重困倦,还有舌质红、苔黄腻、脉象濡数或滑数等。
一、湿热在肝胆
黄疸相关:当湿热影响肝胆时,可出现面目肌肤发黄,颜色鲜明如橘子色(热重于湿型黄疸)或晦黯如烟熏(湿重于热型黄疸),这是因为湿热蕴结,胆汁不循常道而外溢肌肤所致。从年龄角度看,儿童若出现肝胆湿热,可能因脾胃功能发育不完善,更容易受湿热之邪侵袭而出现黄疸相关表现;对于有肝胆疾病史的人群,湿热之邪易诱发或加重病情。
胁肋部不适:胁肋部胀痛、灼热感,这是由于湿热阻滞肝胆经络,气机不畅。性别方面,一般无明显性别差异,但不同生活方式下有所不同,比如长期饮酒、喜食油腻食物的人群,更容易出现肝胆湿热导致胁肋部不适。
二、湿热在脾胃
消化功能异常:胃脘部胀满、疼痛,食欲减退,口中黏腻、发甜,这是因为湿热困阻脾胃,影响脾胃的运化功能。年龄较小的儿童脾胃功能较弱,若饮食不节,更易出现脾胃湿热导致消化功能异常;对于有胃部基础疾病的人群,湿热之邪会加重胃部不适。
大便异常:大便黏腻不爽,排便感觉不尽,或者大便稀溏而黏腻,黏附马桶不易冲净,这是湿热下注大肠,影响大肠传导功能所致。生活方式上,长期久坐、缺乏运动的人群,胃肠蠕动减慢,更易出现大便黏腻的情况。
三、湿热在下焦
小便异常:小便短赤,颜色深黄,同时可能伴有尿道灼热感,这是湿热下注膀胱,影响膀胱气化功能。特殊人群如老年人,膀胱功能减退,若体内有湿热,更易出现小便短赤、灼热等表现;对于有泌尿系统基础疾病的人群,湿热之邪易诱发泌尿系统感染等疾病,加重小便异常症状。
女性带下异常:女性可出现带下量多,色黄质稠,有臭味,这是因为湿热下注于前阴,累及带脉。在性别方面,女性生理结构特殊,更容易受湿热之邪影响出现带下异常,尤其是在经期、孕期等特殊时期,机体抵抗力下降,更易发生。
四、全身表现
发热:多为午后发热明显,发热但热势不扬,即虽有发热,但感觉热势不是很高,伴有身重困倦,这是湿热蕴结,正邪相争所致。不同年龄阶段,发热表现可能有所不同,儿童可能发热相对较急,而老年人可能发热相对缠绵;生活方式中,长期处于潮湿环境的人群,更易出现这种发热表现。
舌苔脉象:舌质红,苔黄腻,脉象濡数或滑数。通过舌苔脉象可以辅助判断体内湿热情况,比如濡数脉提示有湿热且有湿邪重的情况,滑数脉提示有湿热且热象相对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