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身骨关节炎治疗包括非药物、药物、手术治疗。非药物治疗有运动疗法(选低冲击力运动,依自身调整强度)、物理治疗(热疗、水疗、经皮神经电刺激等,按个体选)、体重管理(控体重,个性化饮食运动,有代谢病者综合考虑);药物治疗有非甾体抗炎药(注意不良反应,年长患者重胃肠道保护)、软骨保护剂(对软骨代谢有调节作用,个体效果异);手术治疗有关节置换术(病情重、其他方法无效时考虑,不同年龄手术耐受性异,生活方式与预后相关,有基础病者术前控病降风险)。
一、非药物治疗
1.运动疗法:适度的关节运动有助于维持关节活动度、增强肌肉力量。对于全身骨关节炎患者,可选择游泳、散步等低冲击力的运动。游泳时身体浮力减轻关节负重,能较好地锻炼关节周围肌肉;散步可根据自身情况循序渐进,增加关节活动范围。不同年龄、生活方式的患者运动强度需调整,例如年轻且平时运动较多的患者可适当增加运动时间和强度,而年长或平时活动较少者则应从短时间、慢速度开始。有病史的患者运动前最好咨询医生,选择适合自身病情的运动方式。
2.物理治疗:包括热疗、水疗、经皮神经电刺激等。热疗可促进局部血液循环,缓解疼痛和肌肉紧张,如热敷;水疗利用水的浮力和阻力作用,能减轻关节负重并进行关节活动训练;经皮神经电刺激则通过电极片刺激神经,干扰疼痛信号传导来缓解疼痛。不同物理治疗方法对不同年龄、生活方式及病史的患者效果可能不同,需根据个体情况选择。例如,对于关节僵硬明显的老年患者,热疗可能更有助于改善症状;而对于因运动损伤导致骨关节炎的年轻患者,经皮神经电刺激可能有一定辅助治疗作用。
3.体重管理:超重或肥胖会增加关节负重,加重骨关节炎病情。患者应根据自身身体状况合理控制体重,通过调整饮食结构和增加运动来实现。对于不同年龄和生活方式的患者,饮食调整需个性化,如年轻且工作忙碌的患者可选择便捷的健康饮食搭配,年长患者则需考虑消化等因素调整饮食。有代谢性疾病病史的患者在体重管理时更需综合考虑相关疾病的控制。
二、药物治疗
1.非甾体抗炎药:可缓解疼痛和炎症,但需注意其可能的胃肠道等不良反应。不同个体对药物的耐受性不同,年龄较大的患者使用时需更关注胃肠道保护,可同时使用胃黏膜保护剂等。
2.软骨保护剂:如氨基葡萄糖等,可能对软骨代谢有一定调节作用,有助于维护关节软骨健康。对于有长期骨关节炎病史的患者,可能有一定的辅助治疗价值,但具体效果因个体差异而异。
三、手术治疗
1.关节置换术:对于病情严重、其他治疗方法效果不佳的患者可考虑。但手术有一定风险,不同年龄患者的手术耐受性不同,年长患者需更全面评估身体状况。生活方式与手术预后也相关,术后康复良好的生活方式有助于恢复。有基础疾病病史的患者术前需控制好基础疾病以降低手术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