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穴位包括经穴、奇穴和阿是穴等,经穴有361个,分布在十二经脉和任脉、督脉上,十二经脉各有不同数量穴位分布于四肢内外侧且与对应脏腑相关,任脉有24个、督脉有28个穴位分别分布在胸腹和腰背正中线,奇穴超100个未归入十四经系统,阿是穴数量由病痛部位决定,不同人群穴位应用和感受有差异。
十二经脉的穴位分布
手三阴经:手太阴肺经有11个穴位,手厥阴心包经有9个穴位,手少阴心经有9个穴位。这些穴位主要分布在上肢内侧,与肺、心包、心等脏腑相关,例如手太阴肺经的中府穴,位于胸部,平第1肋间隙,前正中线旁开6寸,与肺的生理功能密切相关,可用于调理肺的相关病症。
手三阳经:手阳明大肠经有20个穴位,手少阳三焦经有23个穴位,手太阳小肠经有19个穴位。它们分布在上肢外侧,与大肠、三焦、小肠等脏腑相连,像手阳明大肠经的合谷穴,位于手背,第2掌骨桡侧的中点处,是常用的穴位之一,可用于多种病症的治疗,与大肠的功能调节有关。
足三阴经:足太阴脾经有21个穴位,足厥阴肝经有14个穴位,足少阴肾经有27个穴位。分布在下肢内侧,与脾、肝、肾等脏腑相关,例如足太阴脾经的三阴交穴,在内踝尖上3寸,胫骨内侧缘后际,对脾、肝、肾三脏的调理有重要作用。
足三阳经:足阳明胃经有45个穴位,足少阳胆经有44个穴位,足太阳膀胱经有67个穴位。分布在下肢外侧,与胃、胆、膀胱等脏腑相连,如足阳明胃经的足三里穴,在小腿外侧,犊鼻下3寸,犊鼻与解溪连线上,是非常重要的保健穴位,与胃的功能密切相关。
任脉和督脉的穴位
任脉:有24个穴位,主要分布在胸腹正中线,与人体的阴经气血相关,例如关元穴,位于下腹部,脐中下3寸,是养生保健常用穴位,对人体的元气有重要的调节作用。
督脉:有28个穴位,主要分布在腰背正中线,与人体的阳经气血相关,例如大椎穴,在第7颈椎棘突下凹陷中,是调节人体阳气的重要穴位。
奇穴
奇穴是指既有一定的名称,又有明确的位置,但尚未归入十四经系统的穴位,数量较多且不固定,目前已记载的奇穴有100多个,例如四神聪穴,在头顶部,百会前后左右各1寸,共4个穴位,可用于治疗神志病症等。
阿是穴
阿是穴又称压痛点、天应穴等,它没有固定的位置,而是以病痛的反应点为穴位,其数量取决于人体病痛的部位,人体有多少病痛部位就可能有多少阿是穴。
在不同年龄、性别、生活方式和病史的人群中,穴位的应用和感受可能会有所不同。例如,儿童的穴位相对娇嫩,在穴位按摩等操作时需更加轻柔;女性在经期等特殊生理时期,某些穴位的敏感度可能会有所变化;长期从事重体力劳动的人群,其相应的肌肉附着点附近的穴位可能会有不同的反应;有慢性疾病病史的人群,某些穴位可能在调理相关病症时起到特定作用,但具体应用需在专业医生指导下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