紧急缓解疼痛可通过改变体位、热敷等方法;医疗干预有药物治疗(非甾体类抗炎药、阿片类镇痛药)、体外冲击波碎石、手术治疗(输尿管镜取石术、经皮肾镜取石术);疼痛缓解后需分析结石性质,通过增加饮水量、调整饮食结构、定期复查等进行后续预防及处理。
一、紧急缓解疼痛的方法
1.改变体位:尝试不同的体位,如站立、行走、侧卧等,部分患者可能通过体位的改变使结石位置发生移动,从而缓解疼痛。例如,对于一些较小的结石,体位变化可能促使结石离开输尿管狭窄部位,减轻梗阻引起的疼痛。
2.热敷:用温热的毛巾敷在腰部疼痛部位,通过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可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输尿管痉挛,减轻疼痛。但要注意温度适中,避免烫伤皮肤。对于儿童患者,要特别注意控制热敷的温度和时间,防止因皮肤娇嫩导致损伤。
二、医疗干预措施
1.药物治疗:
非甾体类抗炎药:如布洛芬等,通过抑制前列腺素的合成,发挥抗炎、镇痛作用。但需注意不同年龄患者的使用差异,儿童使用时要严格遵循儿科用药原则,避免超剂量等情况。
阿片类镇痛药:对于疼痛较为剧烈的患者,可能会使用如哌替啶等阿片类药物,但要谨慎使用,尤其要关注特殊人群,如孕妇、老年人等的用药风险,因为阿片类药物可能会对呼吸等系统产生一定影响。
2.体外冲击波碎石:适用于合适大小的泌尿系统结石。通过体外产生的冲击波聚焦于结石,将结石击碎,使其随尿液排出,从而解除梗阻缓解疼痛。但对于一些特殊情况的患者,如孕妇、严重心脑血管疾病患者等,可能不适合该治疗方法,需要医生根据具体病情评估。
3.手术治疗:
输尿管镜取石术:对于输尿管内的结石,可通过输尿管镜进入输尿管将结石取出。对于儿童患者,手术操作要更加精细,充分考虑儿童泌尿系统的生理特点,减少对患儿的损伤。
经皮肾镜取石术:适用于肾脏内较大的结石。手术通过经皮肤穿刺建立通道进入肾脏,将结石取出。在手术前要对患者的全身情况进行全面评估,尤其是对于有基础疾病的患者,如糖尿病患者,要控制好血糖,降低手术风险。
三、疼痛缓解后的后续处理
1.结石性质分析:通过对排出的结石或手术取出的结石进行分析,明确结石的成分,如草酸钙结石、尿酸结石等,从而针对性地进行预防。例如,尿酸结石患者需要低嘌呤饮食,减少尿酸的产生;草酸钙结石患者要限制高草酸食物的摄入,如菠菜、苋菜等。
2.预防措施:
增加饮水量:每日保证充足的尿量,一般建议尿量在2000-3000ml/d,以稀释尿液,减少结石形成的风险。不同年龄的患者饮水量有所差异,儿童要根据其年龄和体重合理安排饮水量,避免饮水过多导致水中毒等情况。
调整饮食结构:根据结石成分的不同调整饮食。如尿酸结石患者应避免食用动物内脏、海鲜等高嘌呤食物;感染性结石患者要注意预防泌尿系统感染,保持尿液酸碱度的平衡等。
定期复查:泌尿系统结石患者即使疼痛缓解后也需要定期进行泌尿系统超声或CT等检查,监测结石是否复发或有无新的结石形成,以便及时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