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化道出血患者的护理措施
消化道出血患者护理包括病情观察(监测生命体征、出血情况等)、体位护理(一般及特殊人群体位)、饮食护理(急性期禁食及不同人群饮食过渡)、心理护理(安抚患者及特殊人群)、管道护理(胃管等及特殊人群)、并发症预防(窒息、感染等及特殊人群预防)
一、病情观察
1.生命体征监测:密切监测消化道出血患者的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等生命体征。其中血压是重要指标,若收缩压低于90mmHg、脉压差小于20mmHg,提示有休克可能。对于不同年龄人群,小儿对失血耐受能力差,更需密切关注生命体征变化;老年人血管弹性差,血压波动可能更明显。
2.出血情况观察:观察呕血与黑便的颜色、量、次数。如呕血呈鲜红色多提示出血速度快、量多,黑便呈柏油样提示出血量相对较慢,若出现暗红色甚至鲜红色血便则可能为活动性出血且量较大。同时记录患者的尿量,尿量减少可能提示组织灌注不足。
二、体位护理
1.一般体位:患者应取平卧位,头偏向一侧,防止呕血时血液误吸入气管引起窒息。对于有休克表现的患者,可采取中凹卧位,即头胸部抬高10°-20°,下肢抬高20°-30°,以增加回心血量。
2.特殊人群体位:小儿患者要注意保持呼吸道通畅的体位,避免因呕吐导致窒息;老年人卧床时要注意体位变换避免压疮,同时确保体位有利于呼吸循环。
三、饮食护理
1.急性期饮食:急性消化道出血患者需禁食,通过静脉补充营养。待出血停止后,可逐渐给予温凉、清淡、无刺激性的流质饮食,如米汤等,然后逐渐过渡到半流质饮食、软食。
2.不同人群饮食注意:小儿消化道出血后饮食恢复需更加谨慎,遵循由少到多、由稀到稠的原则;老年人消化功能相对较弱,饮食过渡要缓慢,避免加重消化道负担。
四、心理护理
1.心理安抚:消化道出血患者往往因突然的病情而产生恐惧、焦虑情绪。护理人员要主动与患者沟通,了解其心理状态,给予心理安抚,向患者解释病情和治疗措施,增强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
2.特殊人群心理关怀:小儿患者可能因住院环境陌生等产生不安,护理人员可通过亲切的态度、适当的玩具等方式安抚;老年人可能因担心病情预后等产生焦虑,要耐心倾听其诉求,给予更多的关心和安慰。
五、管道护理(若有留置胃管等情况)
1.胃管护理:妥善固定胃管,防止脱出。观察胃管引流液的颜色、量、性质,若引流液突然增多且呈鲜红色,提示有再出血可能。定期进行胃管的清洁维护,防止感染。
2.特殊人群管道护理:小儿留置胃管时要注意固定牢固,避免小儿因不配合而导致胃管脱出;老年人皮肤相对松弛,固定胃管时要选择合适的固定方法,确保胃管在位。
六、并发症预防
1.窒息预防:如前文所述,头偏向一侧防止呕血窒息,对于有呕血风险的患者要做好急救准备,备好抢救物品如吸引器等。
2.感染预防:保持患者皮肤清洁干燥,对于长期卧床患者要定期翻身、拍背,预防肺部感染;注意口腔护理,减少口腔细菌滋生,预防口腔感染。对于小儿和老年人,因其免疫力相对较低,更要加强感染预防措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