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疱疹性咽峡炎如何治疗好
小孩疱疹性咽峡炎治疗包括一般治疗,需休息隔离、调整饮食;对症治疗,包括退热(超38.5℃选合适方式)、缓解咽痛(生理盐水漱口等);抗病毒治疗,肠道病毒感染多对症支持,特殊人群谨慎用药;还有护理注意事项,如口腔、皮肤护理及病情监测,主要是对症支持治疗,密切观察病情变化,特殊人群谨慎处理。
休息与隔离:小孩患病后需多休息,因为充足的休息有助于身体恢复。同时要进行隔离,疱疹性咽峡炎具有传染性,隔离可避免将病毒传播给其他儿童。一般隔离时间建议至症状消失后1周左右。
饮食调整:给予清淡、易消化的流质或半流质饮食,如牛奶、稀粥、面条等,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以及过烫的食物,以免刺激咽部,加重疼痛。对于因咽痛而拒食的小孩,要保证足够的液体摄入,防止脱水,可以少量多次喂水或口服补液盐。
对症治疗
退热:如果小孩体温超过38.5℃,且出现不适症状,可根据病情选择合适的退热方式。如体温在38.5℃-39℃之间,可先采用物理降温,如用温毛巾擦拭额头、颈部、腋窝、腹股沟等大血管丰富的部位,通过蒸发散热来降低体温;若体温超过39℃,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退热药物,如对乙酰氨基酚等(需遵循儿科用药原则,根据小孩体重等情况合理使用)。需要注意的是,退热的目的主要是提高小孩的舒适度,而非单纯将体温降至正常范围,且要避免低龄儿童使用不恰当的退热措施”。
缓解咽痛:可以使用生理盐水漱口,保持口腔清洁,减轻咽部炎症”;也可以使用一些局部喷雾或含片来缓解咽痛,但需注意选择适合儿童的产品,并在医生或药师指导下使用。
抗病毒治疗
一般情况:疱疹性咽峡炎主要由柯萨奇病毒等肠道病毒引起,目前对于肠道病毒感染并没有特效的抗病毒药物,主要是进行对症支持治疗。但如果是重症患儿或有特殊情况的患儿,医生会根据具体病情评估是否使用抗病毒药物,如在某些特定的病毒感染流行时期或怀疑有合并其他特殊病毒感染时,可能会谨慎使用相关抗病毒药物。
特殊人群:对于免疫功能低下的小孩,如患有先天性免疫缺陷病、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等情况的小孩,一旦怀疑或确诊疱疹性咽峡炎,医生会更加谨慎评估是否使用抗病毒药物,因为这类小孩感染肠道病毒后可能病情进展更重,需要密切监测病情变化,根据个体情况制定治疗方案。
护理注意事项
口腔护理:保持口腔清洁,饭后让小孩漱口,年龄较小的小孩可以由家长用生理盐水擦拭口腔。注意观察口腔内疱疹的变化情况,如疱疹的大小、数量、有无破溃等,如果出现疱疹破溃感染等异常情况,要及时就医。
皮肤护理:如果小孩因疱疹性咽峡炎伴有发热等情况,出汗较多时要及时更换衣物,保持皮肤清洁干燥,防止出现皮肤感染等情况。
病情监测:密切监测小孩的体温、精神状态、进食情况等。如果小孩出现持续高热不退、精神萎靡、拒食、呕吐、抽搐等异常情况,提示可能出现了并发症或病情加重,需立即就医。
总之,小孩疱疹性咽峡炎的治疗主要是对症支持治疗,通过一般治疗、对症治疗等措施来缓解症状,促进小孩康复,同时要密切观察病情变化,特殊人群要根据个体情况进行更加谨慎的评估和处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