颞下颌关节脱位复位方法
颞下颌关节脱位复位方法包括口内法、口外法、颌间牵引复位和手术复位。口内法适用于成人急性前脱位,操作时注意相关要点及不同人群差异;口外法适用于成年人急性及陈旧性脱位,要考虑特殊人群;颌间牵引复位用于复发性或陈旧性脱位伴咀嚼肌痉挛者,需考虑儿童及口腔局部病变患者;手术复位用于极少数复位无效的顽固性脱位,要考虑特殊人群手术风险。
一、口内法复位
1.适用情况:一般适用于成人急性前脱位,且患者精神较紧张时可先安抚患者使其放松。
2.操作步骤:患者端坐,头后部紧靠墙壁等固定物,下颌牙合平面低于术者两肘部水平。术者站在患者前方,双手拇指缠以纱布伸入口内,放在下颌磨牙牙合面上,其余手指握住下颌体部。复位时拇指压下颌骨向下,力量逐渐增大,其余手指将颏部缓慢上推,当髁突移到关节结节水平以下时,再将下颌骨向后推动,此时髁突即可滑入关节窝而得复位。在即将复位时,术者拇指应迅速向颊侧口腔前庭方向滑开,防止被咬伤。
3.年龄、性别等因素影响:对于儿童患者,由于其解剖结构与成人有差异,特别是髁突相对较小等特点,操作时要更加轻柔,避免造成不必要的损伤;女性患者如果口腔情况特殊,如牙齿排列等问题,可能需要调整操作角度等,但基本原理相同。
二、口外法复位
1.适用情况:适用于成年人急性前脱位及陈旧性脱位。
2.操作步骤:患者体位同口内法,术者站在患者患侧,用双手拇指放在患者两侧突出于颧弓下方的髁突前缘,即下颌骨髁突处,然后用力将髁突向下后方挤压。此时患者感觉下颌有被推动感,当髁突下降到低于关节结节时,再将髁突向后推动,使其滑入关节窝。
3.特殊人群考虑:老年人由于关节周围组织可能有退变等情况,操作时力度要适中,避免过度用力导致周围组织损伤;有全身疾病如心血管疾病的患者,操作前需评估其身体状况,操作过程中要密切观察患者反应,防止因操作刺激引发心血管意外等情况。
三、颌间牵引复位
1.适用情况:主要用于复发性颞下颌关节脱位或陈旧性脱位伴有咀嚼肌痉挛无法用手法复位者。
2.操作步骤:先在患者上下颌安置带钩的牙弓夹板,然后根据脱位情况在上下颌牙弓夹板的挂钩上套上橡皮圈进行牵引,逐渐使下颌退回正常位置。牵引力量要适中,根据患者耐受情况逐步调整。
3.年龄与健康因素:儿童一般不首先采用颌间牵引复位,因为儿童的生长发育特点以及可能存在的配合度等问题;对于有牙周疾病等口腔局部病变的患者,使用颌间牵引时要注意避免加重口腔局部损伤,操作前后需做好口腔卫生等相关护理。
四、手术复位
1.适用情况:对于极少数经上述方法复位无效的顽固性脱位,可考虑手术复位。例如关节囊及韧带松弛伴有骨质缺损等情况。
2.手术方式及要点:手术会根据具体病情选择合适的术式,如关节囊紧缩术等。手术过程中要严格遵循无菌操作等原则,准确修复相关结构以恢复颞下颌关节的正常解剖关系和功能。
3.特殊人群风险:老年患者行手术复位时,要充分评估其心肺等重要脏器功能,因为手术有一定创伤,对身体机能有一定要求;儿童由于手术耐受性等问题,一般不轻易选择手术复位,除非病情极其特殊且保守治疗无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