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染性腹泻如何治疗
感染性腹泻治疗包括一般治疗(休息饮食、补水补电解质)、病因治疗(细菌、病毒、寄生虫感染对应处理)、对症治疗(止泻、调节菌群),还有特殊人群(儿童、老人、孕妇)注意事项,需根据不同情况进行相应治疗与护理。
一、一般治疗
(一)休息与饮食
患者应充分休息,以减少体力消耗。在饮食方面,急性期需短暂禁食,随后可给予清淡、易消化的流质或半流质食物,如米汤、稀粥等,避免食用油腻、辛辣、刺激性食物以及生冷食物,以减轻肠道负担,同时保证机体基本营养需求,不同年龄患者饮食调整需根据其消化能力等进行,例如儿童消化功能相对较弱,更要注意食物的细软程度。
(二)补充水分和电解质
感染性腹泻易导致脱水和电解质紊乱,需及时补充水分和电解质。可口服补液盐,其能补充丢失的钠、钾等电解质及水分,对于轻度脱水患者效果较好。对于不能口服或脱水较严重的患者,需通过静脉途径补充生理盐水、葡萄糖盐水等,不同年龄患者补液量和补液速度需根据脱水程度等进行精准调整,婴儿脱水时补液更要谨慎,防止补液过快过多引起不良反应。
二、病因治疗
(一)细菌感染性腹泻
若明确为细菌感染,如志贺菌、大肠杆菌等感染,可根据病原菌药敏试验结果选用合适抗生素,不同年龄患者对药物的耐受性不同,选择抗生素时需充分考虑,例如儿童应避免使用可能影响骨骼发育等的某些抗生素。
(二)病毒感染性腹泻
病毒感染性腹泻多为自限性疾病,一般无需使用抗病毒药物,主要以对症支持治疗为主,如轮状病毒感染等,依靠机体自身免疫等逐渐清除病毒,重点在于维持内环境稳定等一般治疗措施。
(三)寄生虫感染性腹泻
对于寄生虫感染引起的腹泻,如阿米巴原虫、贾第虫等感染,需使用相应抗寄生虫药物,用药时要考虑患者年龄等因素,儿童使用抗寄生虫药物剂量等需严格计算,确保安全有效。
三、对症治疗
(一)止泻治疗
对于腹泻症状较严重的患者,可考虑使用止泻药物,但需谨慎,尤其是儿童。如蒙脱石散等,其通过吸附肠道内毒素、病菌等发挥止泻作用,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腹泻症状,不同年龄患者使用蒙脱石散的剂量等需遵循相关儿童用药规范等。
(二)调节肠道菌群
可使用肠道益生菌制剂,如双歧杆菌等,有助于恢复肠道正常菌群平衡,调节肠道功能,改善腹泻等症状,不同年龄患者可根据肠道菌群情况等合理选用合适的益生菌制剂。
四、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一)儿童
儿童感染性腹泻时病情变化较快,需密切关注其精神状态、体温、尿量等情况。在补液方面要严格按照儿科补液原则进行,防止出现补液过量或不足的情况。用药时要避免使用不适合儿童的药物,选择儿童专用剂型或严格按儿童剂量使用药物。
(二)老年人
老年人感染性腹泻时,由于其机体功能衰退,电解质紊乱、脱水等情况可能更严重,需更加谨慎补液,防止引发心功能不全等并发症。在选用药物时要考虑其肝肾功能情况,避免使用对肝肾功能有较大影响的药物。
(三)孕妇
孕妇感染性腹泻需特别谨慎用药,许多药物可能对胎儿产生影响。治疗时优先选择对胎儿影响小的治疗措施,如积极补充水分和电解质等一般治疗,若需用药则需在医生严格评估后选用安全的药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