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卧床褥疮怎么办
长期卧床褥疮需从预防与处理两方面把控。预防包括体位管理(定时更换体位,不同人群有相应注意事项)、皮肤清洁与保湿(保持清洁干燥,选用合适产品,不同人群有特殊要求)、营养支持(保证摄入利于皮肤健康的营养,不同人群有适配方式);处理分轻度(继续预防措施,用促进血液循环产品,不同人群有注意要点)、中度(由专业医护清创、用敷料覆盖,不同人群操作有特殊考量)、重度(可能需手术等综合治疗,兼顾不同人群特点制定方案)。
一、褥疮的预防
体位管理:对于长期卧床患者,应定时更换体位,一般每2小时翻身一次。例如,可采用仰卧位、左侧卧位、右侧卧位交替的方式。这样做的原理是通过改变身体受压部位,减少局部持续受压时间,降低褥疮发生风险。对于儿童患者,由于皮肤娇嫩且活动能力有限,更需密切关注受压部位,家长或护理人员要更加频繁轻柔地协助翻身。对于老年患者,身体机能下降,皮肤弹性降低,更要注意翻身时动作轻柔,避免擦伤皮肤。
皮肤清洁与保湿:保持皮肤清洁干燥,定期用温水擦拭皮肤,尤其是易出汗部位和皮肤褶皱处。同时,可使用合适的皮肤保湿剂,保持皮肤的湿润度,但要注意避免过度潮湿。研究表明,适宜的皮肤湿度有助于维持皮肤的屏障功能,减少褥疮发生。对于婴幼儿患者,皮肤更加敏感,选用温和无刺激的清洁产品和保湿剂至关重要;对于有糖尿病等基础疾病的患者,皮肤状态易受影响,更要加强皮肤清洁保湿的护理。
营养支持:保证患者摄入充足的营养,尤其是富含蛋白质、维生素等有利于伤口愈合和皮肤健康的营养物质。充足的营养是皮肤修复和维持正常功能的物质基础。例如,蛋白质是细胞修复的重要原料,维生素C、维生素E等有助于抗氧化和促进皮肤修复。对于长期卧床的儿童,要保证均衡的饮食,满足其生长发育所需营养;对于患有慢性疾病导致食欲不佳的老年患者,可通过调整饮食结构、增加餐次等方式保证营养摄入。
二、褥疮的处理
轻度褥疮:如果褥疮处于轻度阶段,表现为皮肤红斑但未破损,首先要继续严格执行上述预防措施,如持续改善受压情况、保持皮肤清洁等。同时,可使用一些具有促进局部血液循环作用的产品,如含有活血化瘀成分的外用凝胶等,但需确保产品温和无刺激。对于儿童轻度褥疮,要特别注意避免使用可能引起过敏等不良反应的产品;对于有血液循环障碍基础疾病的患者,更要谨慎选择相关产品,并密切观察皮肤变化。
中度褥疮:当褥疮发展到中度,出现水疱或浅表溃疡时,应避免自行挑破水疱等不当操作,需由专业医护人员进行处理。医护人员会根据具体情况进行清创,去除坏死组织,然后使用合适的敷料进行覆盖,促进创面愈合。在这个过程中,要严格遵循无菌操作原则,防止感染。对于儿童中度褥疮,医护人员操作时要更加轻柔,选择适合儿童皮肤的清创和敷料产品;对于老年患者,要考虑其身体耐受性等因素,密切监测创面情况。
重度褥疮:若褥疮为重度,涉及较深组织甚至骨骼等,可能需要进行手术等综合治疗。此时,除了外科手术干预外,还需加强全身营养支持等综合治疗措施。对于儿童重度褥疮,要充分考虑其生长发育特点,在治疗过程中兼顾儿童的生理需求;对于老年患者,要关注其合并的其他基础疾病对治疗的影响,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