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过肠套叠的小孩注意什么
肠套叠治疗缓解后需从饮食、生活护理、病情监测等方面进行护理,婴幼儿作为特殊人群需更精心护理,饮食要循序渐进选易消化营养食物,生活要保证休息、注意腹部护理,要密切观察症状及生长发育情况,婴幼儿更要严格遵循各项要求,及时应对异常。
一、饮食方面
1.急性期后饮食调整:肠套叠经治疗缓解后,饮食需循序渐进。开始可给予清淡、易消化的流食,如稀粥、米汤等,观察患儿无不适后,逐渐过渡到半流食,如软面条、蒸蛋羹等,再慢慢恢复正常饮食。这是因为肠道在患病后需要一定时间恢复正常的消化功能,过早进食不易消化的食物可能导致肠道负担加重,引发不适。对于婴幼儿,母乳喂养的继续按需喂养,人工喂养的可先从少量开始逐步增加奶量及调整奶粉浓度。
2.食物选择:选择富含营养且易于消化的食物,如富含蛋白质的鱼肉、鸡肉(需做成细腻的肉泥或肉松)、豆腐等,以及富含维生素和膳食纤维的新鲜蔬菜水果(需做成菜泥、果泥等)。但要避免食用辛辣、油腻、刺激性食物以及过硬、过冷、过热的食物,这些食物可能刺激肠道,影响肠道功能恢复。例如,油炸食品不易消化,可能会加重肠道负担;过冷的食物可能引起肠道痉挛,过热的食物则可能烫伤肠道黏膜。
二、生活护理
1.休息与活动:保证患儿充足的休息,有助于身体恢复。在病情稳定后,可适当进行一些温和的活动,如室内散步等,但要避免剧烈运动。休息时要注意保持舒适的体位,可选择平卧位或半卧位,以减轻腹部不适。对于婴幼儿,要保证其有足够的睡眠时间,家长可营造安静、舒适的睡眠环境。
2.腹部护理:注意观察患儿腹部情况,保持腹部温暖,避免着凉。可适当用温毛巾热敷腹部,但要注意温度适宜,避免烫伤患儿。同时,要避免外力碰撞腹部,防止肠道再次发生套叠。家长在照顾患儿时要小心谨慎,在抱患儿或更换体位时动作要轻柔,保护好患儿的腹部。
三、病情监测
1.症状观察:密切观察患儿是否有腹痛、呕吐、血便等肠套叠复发的症状。一旦发现患儿出现阵发性哭闹、呕吐、大便带血等情况,应立即就医。因为肠套叠复发可能会对患儿的肠道造成严重损害,及时发现并处理非常关键。对于年龄较小的患儿,其表达能力有限,家长更要细心观察其行为表现,如是否频繁哭闹、是否有异常的精神状态等。
2.生长发育监测:关注患儿的生长发育情况,尤其是体重、身高的增长。得过肠套叠的小孩可能因为疾病影响食欲和营养吸收,所以要确保患儿摄入足够的营养以满足生长发育需求。定期带患儿进行体检,监测各项生长发育指标,如有异常及时调整饮食和生活方式。例如,如果发现患儿体重增长缓慢,要分析原因,可能是饮食结构不合理或肠道消化吸收功能仍未完全恢复等,并采取相应措施进行改善。
四、特殊人群注意事项(以婴幼儿为例)
婴幼儿得过肠套叠后,家长护理时要更加精心。由于婴幼儿肠道功能较弱且表达能力差,家长要严格遵循上述饮食、生活护理和病情监测的各项要求。在饮食方面,要严格按照循序渐进的原则添加辅食,避免一次性添加多种新食物,以免引起肠道不适应。生活护理中要特别注意保暖,因为婴幼儿体温调节能力较差,腹部着凉容易诱发肠道问题。病情监测时要更加频繁和细致,一旦发现任何异常表现都要及时就医,因为婴幼儿病情变化可能较快,延误治疗可能导致严重后果。同时,要定期带婴幼儿进行儿童保健检查,评估肠道功能恢复情况和生长发育状况,根据医生建议进行相应的干预和调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