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
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是累及髋关节的疾病,涵盖多种病理改变,病因包括遗传、胎位、出生方式等;临床表现因年龄不同有新生儿婴儿期及幼儿期的不同表现;诊断靠体格检查和影像学检查;治疗分不同年龄阶段,新生儿婴儿期多采用闭合复位等,幼儿期可能闭合或切开复位,儿童期及以上需骨盆截骨等手术,不同特殊人群治疗有不同考虑,早期诊断和及时治疗至关重要,可最大程度改善髋关节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一、病因
1.遗传因素:有家族史的人群患病风险较高,研究表明遗传因素在DDH的发病中起到一定作用,若家族中有成员患有DDH,后代发病几率相对增加。
2.胎位因素:胎儿在子宫内的胎位异常,如臀位等,会影响髋关节的正常发育,增加DDH的发生风险。
3.出生方式:剖宫产的婴儿发生DDH的几率可能相对高于顺产婴儿,具体机制可能与子宫内压力环境不同等因素相关。
二、临床表现
1.新生儿和婴儿期表现:单侧发病时,患儿可能出现双侧下肢不等长,患侧髋关节活动受限,髋关节外展受限,Ortolani征或Barlow征阳性等。Ortolani征是用于检查髋关节脱位或半脱位的体征,阳性表现为可感觉到股骨头还纳髋关节的弹响;Barlow征则是使髋关节外展并施加压力,若能感觉到股骨头从髋臼内脱出则为阳性。
2.幼儿期表现:患儿可能出现步态异常,如跛行等,单侧患病时身体向患侧倾斜,双侧患病时呈鸭步,患侧髋关节外展受限明显等。
三、诊断方法
1.体格检查:通过观察患儿下肢外观、皮纹等情况,进行Ortolani征、Barlow征等检查,初步判断髋关节情况。
2.影像学检查
超声检查:适用于新生儿和婴儿,可清晰显示髋关节的解剖结构,通过测量髋臼角、股骨头覆盖率等指标来评估髋关节发育情况,是早期诊断DDH的重要手段。
X线检查:对于幼儿及儿童,X线检查可通过测量CE角(股骨头中心与髋臼外上缘连线与通过股骨头中心的垂线之间的夹角)等指标来判断髋关节发育状态,能较为准确地显示髋关节的形态结构。
四、治疗
1.不同年龄阶段的治疗
新生儿和婴儿期:多采用闭合复位、支具固定等方法。通过使用Pavlik吊带等支具,将髋关节保持在屈曲、外展的位置,促进髋关节正常发育,一般需持续佩戴一段时间,根据患儿具体情况而定。
幼儿期:可能需要在全麻下进行闭合复位,复位后辅以石膏或支具固定。若闭合复位失败,则可能需要进行切开复位手术治疗。
儿童期及以上:治疗相对复杂,可能需要进行骨盆截骨等手术来纠正髋关节的解剖结构,改善髋关节功能。
2.特殊人群考虑
新生儿:由于新生儿髋关节处于发育的关键时期,在诊断和治疗过程中需特别谨慎,严格遵循循证医学原则,选择对新生儿创伤小、有利于髋关节正常发育的治疗方法,密切观察治疗效果及髋关节发育情况。
婴儿:在支具固定过程中,要注意保持支具的正确佩戴,定期复查,观察髋关节的恢复情况,同时关注婴儿的皮肤情况,避免因支具佩戴不当导致皮肤压疮等问题。
幼儿及儿童:在手术治疗前后,需注重康复训练等综合治疗措施,促进髋关节功能的恢复,同时要根据患儿的生长发育情况调整治疗方案,考虑到儿童的生长潜力和骨骼发育特点,确保治疗的长期效果。
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的早期诊断和及时治疗至关重要,通过遵循循证医学原则,根据不同年龄阶段患儿的具体情况采取合适的治疗措施,可最大程度改善髋关节功能,提高患儿的生活质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