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尿失禁怎么办
运动尿失禁是运动中腹压增加致不自主漏尿,常见于女性尤其经产妇,非药物干预有盆底肌训练(凯格尔运动、生物反馈疗法)和生活方式调整(控制体重、避免诱发因素),经产妇产后尽早盆底肌训练,老年人训练温和安全,非药物无效可考虑医疗干预如手术(需专业评估)。
一、运动尿失禁的定义与常见情况
运动尿失禁是指在运动过程中,如跑步、跳跃、咳嗽等腹压增加时出现不自主的尿液漏出现象,常见于女性,尤其是经产妇等人群,与盆底肌功能、尿道解剖结构等因素相关。
二、非药物干预措施
1.盆底肌训练
凯格尔运动:这是一种简单有效的盆底肌训练方法。无论年龄大小,女性均可进行。通过有意识地收缩盆底肌肉,每次收缩持续3-5秒,然后放松,重复10-15次为一组,每天进行3-4组。对于男性,同样可以进行类似的盆底肌训练来改善盆底肌功能,减少运动尿失禁的发生。其原理是增强盆底肌的力量,从而更好地控制尿道和膀胱的功能。大量研究表明,长期坚持凯格尔运动可以显著提高盆底肌的力量和耐力,对运动尿失禁有较好的改善作用。
生物反馈疗法:借助生物反馈仪器,将盆底肌的电活动等信息以视觉或听觉信号反馈给患者,患者根据反馈调整盆底肌的收缩和放松,这种方法对于准确掌握盆底肌训练方法有很大帮助,尤其适用于刚开始进行盆底肌训练不太能准确找到感觉的人群,包括不同年龄、不同生活方式的患者,能更有针对性地改善盆底肌功能,减少运动尿失禁。
2.生活方式调整
控制体重:对于体重超重或肥胖的人群,过重的体重会增加腹部压力,进而加重运动尿失禁的情况。通过合理饮食和适度运动来控制体重,将体重指数(BMI)控制在正常范围(18.5-23.9kg/m2)内,可减轻盆底肌的负担,降低运动时腹压对泌尿系统的影响。例如,对于有运动尿失禁的肥胖女性,制定个性化的减重计划,包括均衡饮食,减少高热量、高脂肪食物的摄入,增加蔬菜、水果等富含膳食纤维食物的摄取,同时结合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如快走、游泳等,逐步减轻体重,有助于改善运动尿失禁症状。
避免诱发因素:减少会增加腹压的行为,如避免长时间憋尿,及时排尿;避免剧烈咳嗽(可通过治疗相关呼吸道疾病来减少咳嗽)等。对于有慢性咳嗽等基础疾病的人群,积极治疗原发病,减少因咳嗽导致腹压增加引发运动尿失禁的风险。不同生活方式的人群都应注意避免这些诱发因素,比如对于经常进行高强度运动的人群,要注意运动强度和频率的合理安排,避免在身体疲劳等情况下进行容易导致腹压骤增的运动。
三、针对特殊人群的注意事项
1.经产妇:经产妇由于分娩过程中盆底肌可能受到不同程度的损伤,更容易出现运动尿失禁。在产后应尽早开始盆底肌训练,如产后6周左右就可以逐步进行凯格尔运动等。同时,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避免过早进行重体力劳动等增加腹压的活动,以促进盆底肌的恢复,减少运动尿失禁的发生风险。
2.老年人:老年人随着年龄增长,盆底肌功能逐渐衰退,更容易出现运动尿失禁。在进行盆底肌训练时,要注意运动的温和性和安全性,避免过度用力导致其他不适。可以选择一些轻度的盆底肌训练方式,如缓慢收缩和放松盆底肌。同时,老年人要注意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如避免长时间站立、久坐等,定期进行体检,关注泌尿系统和盆底肌的健康状况。
四、医疗干预情况
如果非药物干预措施效果不佳,可考虑进一步的医疗干预。例如,对于严重的运动尿失禁患者,可能会考虑手术治疗等方式,但手术治疗需要严格掌握适应证,需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由专业医生进行评估后决定是否采用手术等医疗手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