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可以治疗肱骨内上髁炎,其机制是通过调节局部气血流通,促进血液循环、代谢炎性介质等;常用局部穴位如曲池、手三里,远端穴位如阿是穴、合谷等,操作有常规针刺手法等;多项研究表明疗效较好;不同人群针灸时需注意,儿童进针浅且手法轻柔,老年人进针谨慎,女性经期及孕妇有相应注意事项,有基础疾病者需格外谨慎。
一、针灸治疗肱骨内上髁炎的机制
肱骨内上髁炎又称高尔夫球肘,是因前臂屈肌总腱起点处反复牵拉累积损伤导致的慢性无菌性炎症。针灸治疗主要通过调节局部气血流通来发挥作用。针刺相关穴位可刺激神经末梢,引发神经冲动,通过神经-体液调节机制,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加速炎性介质的代谢与吸收,缓解局部组织的水肿、炎症反应,从而达到减轻疼痛、改善功能的目的。有研究表明,针灸能调整肌肉的紧张状态,放松过度紧张的前臂屈肌,解除对血管、神经的卡压,从多方面改善肱骨内上髁炎的病理状态。
二、针灸治疗肱骨内上髁炎的常用穴位及操作
1.常用穴位选择
局部穴位:取肱骨内上髁周围的穴位,如曲池、手三里等。曲池为手阳明大肠经合穴,针刺曲池可疏通局部经气,对手臂部位的病症有较好的调节作用;手三里位于前臂背面桡侧,在曲池穴下2寸处,针刺手三里可针对肱骨内上髁炎相关的局部肌肉、经络问题进行调节。
远端穴位:选取阿是穴(痛点)以及合谷等远端穴位。合谷为手阳明大肠经原穴,“面口合谷收”,针刺合谷可疏通经络气血,调节全身气血运行,间接对肱骨内上髁炎起到治疗作用。
2.操作方法:常规消毒后,采用毫针刺法。针刺深度根据患者肌肉丰厚程度等因素调整,一般局部穴位针刺深度以得气为度,远端穴位可适当掌握进针深度。行针手法可采用提插补泻或捻转补泻等,对于疼痛较明显、局部肌肉紧张的患者,可适当采用泻法以疏泄局部壅滞的气血;对于病程较长、体质较弱的患者,可采用补法以扶助正气,促进气血流通。留针时间一般为15-30分钟,期间可间隔行针以维持针感。
三、针灸治疗肱骨内上髁炎的疗效及研究证据
多项临床研究表明,针灸治疗肱骨内上髁炎具有较好的疗效。例如,有临床对照研究显示,针灸组在改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握力等指标方面优于单纯药物治疗组或其他常规治疗组。针灸通过调节局部及全身的生理功能,能够有效缓解肱骨内上髁炎患者的疼痛症状,改善前臂的运动功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其疗效得到了大量临床观察和部分随机对照试验的支持,表明针灸是治疗肱骨内上髁炎安全有效的方法之一。
四、不同人群针灸治疗肱骨内上髁炎的注意事项
1.儿童:儿童骨骼、肌肉等组织处于发育阶段,针灸时应特别注意进针深度和手法,尽量选用较细的针具,进针宜浅,手法要轻柔,避免因进针不当对儿童局部组织造成损伤,同时要安抚儿童情绪,使其配合治疗。
2.老年人:老年人多伴有骨质疏松等情况,针灸时进针需更加谨慎,避免粗暴进针导致骨折等意外情况。同时,老年人对疼痛的耐受性可能有所不同,操作过程中要密切关注老年人的反应,根据其耐受程度调整针刺强度和留针时间。
3.女性:女性在月经期间进行针灸治疗时,对于一些具有活血作用的穴位要适当调整针刺手法或避免针刺过于敏感的部位,以防引起月经量过多等情况。另外,孕妇应避免针刺腰部、腹部以及一些具有活血通络作用的穴位,以防引起流产等不良后果。
4.有基础疾病者:患有严重心脑血管疾病、出血性疾病等的患者进行针灸治疗时要格外谨慎。例如,患有严重心脏病的患者,针刺时的疼痛刺激可能会引发心脏不适,因此进针时手法要轻,且治疗前要充分评估患者的耐受情况;对于出血性疾病患者,针灸可能导致局部出血不止,应避免针刺有出血倾向的部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