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骨颈骨折怎样保守治疗
股骨颈骨折保守治疗适用于无明显移位稳定型及全身情况不允许手术的患者,具体有牵引(分皮牵引和骨牵引)、固定制动措施,治疗中需定期影像学监测并逐步康复锻炼,老年患者要关注基础病和皮肤护理,儿童患者要遵循儿科原则、个性化康复指导,需制定个性化方案、密切监测、规范操作及注重特殊人群护理康复以提高疗效促进愈合恢复。
一、保守治疗的适用情况
对于无明显移位的稳定型股骨颈骨折,以及患者全身情况不允许进行手术治疗等情况可考虑保守治疗。例如,一些身体状况较差、合并多种严重内科疾病的老年患者,若股骨颈骨折无明显移位,可尝试保守治疗。
二、具体保守治疗措施
1.牵引治疗
皮牵引:适用于儿童及年老体弱者的股骨颈骨折保守治疗。通过皮牵引装置,将牵引带固定在患者下肢皮肤上,利用牵引重量对抗肌肉收缩力,达到复位和固定骨折的目的。牵引重量一般根据患者体重等因素调整,通常为体重的1/10-1/7左右,牵引时间一般需要2-3个月,在此期间需密切观察牵引效果及患者肢体情况,定期进行X线检查以了解骨折复位及愈合情况。
骨牵引:对于一些移位稍明显的股骨颈骨折患者,可采用骨牵引。常用的有胫骨结节牵引或股骨髁上牵引。牵引重量及牵引方向等需根据骨折的具体情况由医生精确调整,骨牵引的时间相对皮牵引可能会稍长,一般也需要数周甚至数月,同样需要定期进行X线监测骨折端情况。
2.固定制动
在牵引的基础上,需要严格的卧床制动。患者应保持患肢外展中立位,避免患肢内收、外旋等动作,防止骨折移位。卧床期间需注意预防卧床并发症,如肺部感染、泌尿系统感染、压疮等。对于老年患者,可协助其定时翻身、拍背,鼓励患者进行深呼吸及有效咳嗽,指导患者进行肢体肌肉的等长收缩练习等。
三、保守治疗过程中的监测与康复
1.定期影像学监测
治疗过程中需定期进行X线检查,一般每周或每两周进行一次X线拍摄,以观察骨折端的对位对线情况以及骨折的愈合进展。例如,观察骨折线是否有模糊、骨痂是否开始生长等情况,根据骨折愈合情况调整治疗方案及康复计划。
2.康复锻炼
在骨折相对稳定后,可逐步进行康复锻炼。早期主要是进行患肢肌肉的等长收缩锻炼,即在不引起骨折端明显活动的情况下,收缩下肢肌肉,每次收缩持续5-10秒,然后放松,重复进行,每天可进行3-4组,每组10-15次。随着骨折愈合进展,可逐渐增加关节活动度锻炼,如在医生指导下进行膝关节、髋关节的屈伸等活动,但要注意活动幅度不宜过大,避免影响骨折愈合。对于老年患者,康复锻炼需要循序渐进,根据其身体状况及骨折愈合情况逐步增加锻炼强度和范围。
四、特殊人群的保守治疗注意事项
1.老年患者
老年患者常合并多种慢性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等。在保守治疗过程中,需要密切监测患者的基础疾病情况。例如,控制高血压患者的血压在合适范围,糖尿病患者要注意血糖的控制,使其保持在稳定水平,以利于骨折的愈合及整体身体状况的维持。同时,老年患者皮肤抵抗力差,更要注意压疮的预防,加强皮肤护理。
2.儿童患者
儿童股骨颈骨折保守治疗时,由于儿童骨骼的生长发育特点,牵引重量及固定时间需要严格遵循儿科医疗原则。牵引重量要根据儿童的体重精确计算,避免牵引重量过大影响儿童骨骼的正常生长。在康复锻炼方面,要根据儿童的生长阶段和骨折愈合情况进行个性化的康复指导,因为儿童的康复能力和恢复潜力与成人不同,需要更加关注其骨骼的正常发育。
总之,股骨颈骨折的保守治疗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方案,在治疗过程中密切监测、规范操作,并注重特殊人群的特殊护理及康复指导,以提高保守治疗的效果,促进患者骨折愈合及功能恢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