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尿失禁怎么办
老人尿失禁需先明确类型及原因,可通过非药物干预(如盆底肌训练、膀胱训练、生活方式调整)、辅助器具使用来应对,非药物干预效果不佳时可考虑药物或手术治疗,同时老年女性等特殊人群有相应注意事项,要兼顾各方面来处理老人尿失禁问题。
一、明确老人尿失禁类型及原因
老人尿失禁主要分为真性尿失禁、压力性尿失禁、急迫性尿失禁和充溢性尿失禁等。真性尿失禁多因尿道括约肌损伤或神经功能障碍等;压力性尿失禁常见于经产妇等,因腹压增加时尿液不自主流出,与盆底肌松弛等有关;急迫性尿失禁往往由膀胱过度活动症等导致,有强烈尿意后迅速出现尿失禁;充溢性尿失禁通常是由于膀胱出口梗阻等使膀胱过度充盈,尿液不自主溢出。不同类型的尿失禁有其对应的病因,需先明确类型才能更好采取应对措施。
二、非药物干预措施
1.盆底肌训练:
适用人群:适用于多种类型尿失禁老人,尤其是压力性尿失禁老人。
具体方法:老人取坐位、卧位或站立位,有意识地收缩盆底肌肉(类似憋大小便的动作),每次收缩持续3-5秒,然后放松,重复进行,每次训练10-15分钟,每天3-4次。长期坚持盆底肌训练有助于增强盆底肌力量,改善尿失禁情况。这是因为盆底肌在维持尿道闭合等方面起重要作用,通过训练可强化其功能。
2.膀胱训练:
适用人群:对于急迫性尿失禁等有一定作用。
具体方法:首先记录排尿日记,了解老人平时的排尿规律。然后逐渐延长排尿间隔时间,比如开始时每1-2小时排尿一次,之后慢慢延长到每2-3小时排尿一次,通过这种方式训练膀胱,增强膀胱对尿液的控制能力。例如,从每天排尿6-7次逐渐调整到5-6次等,让膀胱有规律地储存和排空尿液。
3.生活方式调整:
饮食方面:减少咖啡、酒精、辛辣食物的摄入,这些食物可能会刺激膀胱,加重尿失禁症状。多吃富含纤维素的食物,如蔬菜、水果等,预防便秘,因为便秘时腹压增加,会加重尿失禁情况。
液体摄入:白天适量饮水,一般建议每天饮水1500-2000毫升左右,但要注意避免在傍晚过多饮水,以免夜间尿频加重尿失禁。可以分多次少量饮水,而不是一次大量饮水。
避免憋尿:提醒老人有尿意时及时排尿,不要长时间憋尿,因为长时间憋尿会导致膀胱过度充盈,影响膀胱功能,加重尿失禁。
三、辅助器具使用
1.成人纸尿裤:选择合适尺寸、吸收性好的成人纸尿裤,能及时吸收尿液,保持老人皮肤干燥,避免因尿液长时间刺激皮肤引起皮肤问题,如尿布疹等。但要注意定期更换,保持局部清洁。
2.尿垫:可放置在老人座椅、床铺等部位,方便吸收尿液,防止尿液渗透到其他物品上。使用时要选择吸水性强、透气性好的尿垫,并及时更换。
四、医疗干预情况
1.药物治疗:如果是非药物干预效果不佳,医生可能会根据老人具体情况使用药物。例如,对于膀胱过度活动症导致的急迫性尿失禁,可能会使用M受体阻滞剂等药物,但具体药物需由医生根据老人整体健康状况等开具,老人及家属要遵医嘱用药。
2.手术治疗:对于一些严重的尿失禁情况,如压力性尿失禁经保守治疗无效时,可能会考虑手术治疗,如尿道中段悬吊术等,但手术有一定适应证和风险,需医生评估后决定是否采用。
五、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对于老年女性尿失禁老人,要特别注意盆底肌训练的规范性,由于可能存在骨质疏松等情况,训练时动作要轻柔,避免过度用力导致骨折等问题。同时,要关注老人的心理状态,尿失禁可能会给老人带来心理负担,如自卑、焦虑等,家属要多给予关心和鼓励,帮助老人树立信心,积极配合治疗和康复训练。对于有基础疾病如糖尿病、脑血管疾病等的老人,在处理尿失禁时要兼顾基础疾病的管理,例如糖尿病老人要注意保持皮肤清洁干燥,避免因尿失禁导致皮肤感染加重糖尿病病情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