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判断腰肌劳损的呢
腰肌劳损的相关情况包括:症状表现有反复发作的腰部疼痛、活动受限、肌肉痉挛;病史与诱因询问需了解既往腰部外伤史、慢性疾病史、手术史等,以及久坐久站、弯腰工作、潮湿寒冷侵袭等诱因;体格检查有腰部压痛、肌肉力量测试减弱、脊柱活动度检查异常;影像学检查中X线可排除其他疾病及发现腰椎生理曲度改变,MRI可显示软组织情况辅助诊断
一、症状表现
1.腰部疼痛:多为反复发作的腰部酸痛或胀痛,可随气候变化或劳累程度而变化,如劳累时加重,休息后可减轻,适当活动和经常改变体位时减轻,活动过度又加重。部分患者可有急性发作期,疼痛较为剧烈,且可牵扯到臀部。一般疼痛位置较深,难以明确具体痛点。
2.腰部活动受限:腰部活动在正常范围内可能会感到疼痛不适,病情较重时,弯腰、扭转等动作均会受到明显限制,这是因为腰部肌肉劳损后,肌肉力量下降,影响了腰部的正常活动功能,年龄较大者由于身体机能下降,可能更易出现活动受限的情况,而长期从事重体力劳动的人群,腰部活动受限可能会更明显。
3.肌肉痉挛:腰部肌肉可出现紧张、痉挛,用手触摸时可感觉到发硬的条索状肌肉,这是由于肌肉劳损后,局部代谢产物堆积,刺激肌肉引起痉挛,女性在月经期间由于身体激素变化等因素,可能相对更易出现肌肉痉挛的情况。
二、病史与诱因询问
1.既往病史:了解患者是否有腰部外伤史,如急性腰扭伤后未得到良好恢复,容易发展为腰肌劳损;是否有腰部慢性疾病史,如腰椎间盘突出症等,长期的腰部病变可能导致腰肌劳损的发生。有腰部手术史的人群,术后腰部组织修复过程中也可能出现腰肌劳损的情况。
2.诱因分析:询问患者的生活方式,长期久坐、久站的人群,如办公室职员、教师等,由于腰部肌肉长时间处于紧张状态,容易发生劳损;长期从事弯腰工作的人群,如纺织工人、农民等,腰部肌肉反复牵拉,也易引发腰肌劳损;此外,腰部受到潮湿、寒冷侵袭,如冬季在寒冷环境中工作,腰部肌肉血管收缩,缺血缺氧,也可诱发腰肌劳损。年龄较大的人群随着身体机能衰退,腰部肌肉、韧带等组织弹性和力量下降,更容易因上述诱因出现腰肌劳损;女性在孕期由于腹部重量增加,腰部肌肉承受的负担加重,产后若恢复不佳,也较易发生腰肌劳损。
三、体格检查
1.腰部压痛:在腰部肌肉起止点等部位可有固定的压痛区,按压时患者可明确指出疼痛部位,且压痛区多较为局限,这是腰肌劳损较为典型的体征之一,通过压痛部位可以初步判断劳损的肌肉范围。
2.肌肉力量测试:进行腰部肌肉力量测试,如让患者进行仰卧位抬头、俯卧位抬头等动作,观察肌肉力量情况,腰肌劳损患者的腰部肌肉力量通常会有所减弱,年龄较小的人群肌肉力量相对较好,而年龄较大者肌肉力量减弱更明显,通过力量测试可以辅助判断腰肌劳损的程度。
3.脊柱活动度检查:检查脊柱的前屈、后伸、侧屈及旋转等活动度,腰肌劳损患者在活动时,病变部位会出现疼痛加剧的情况,且活动范围较正常人减小,不同年龄、性别患者由于身体基础状况不同,活动度改变的表现可能会有差异,如女性在月经前期脊柱活动度可能相对更差一些。
四、影像学检查辅助判断
1.X线检查:X线平片多无特异性改变,可用于排除腰椎骨折、腰椎结核、腰椎肿瘤等其他腰部疾病。部分腰肌劳损患者的X线片可能显示腰椎生理曲度改变,如生理性前凸减小等,年龄较大的人群腰椎生理曲度改变可能更为常见,通过X线检查可以初步排除其他严重腰部疾病,为腰肌劳损的诊断提供依据。
2.磁共振成像(MRI):MRI检查可更清晰地显示腰部肌肉、韧带等软组织的情况,能发现肌肉有无水肿、渗出等病变,但一般腰肌劳损患者的MRI表现为肌肉信号轻度改变等非特异性表现,对于一些不典型的腰肌劳损病例,MRI检查有助于进一步明确诊断,尤其对于那些症状不典型但怀疑有腰部软组织病变的患者,MRI检查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不同年龄段患者的MRI表现可能在细节上有所不同,但总体上能为腰肌劳损的判断提供辅助信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