褥疮怎样治
褥疮预防需定期翻身、保持皮肤清洁干燥;分期治疗包括Ⅰ期解除压迫等、Ⅱ期保护创面、Ⅲ期清除坏死组织、Ⅳ期可能需手术;营养支持重要,要保证蛋白质等摄入,不能经口进食者需肠内或肠外营养;医疗设备辅助有气垫床可改善血液循环、减压坐垫分散坐位压力。
一、褥疮的预防措施
(一)定期翻身
对于长期卧床的患者,一般每2-3小时翻身一次,这是因为人体长时间压迫同一部位会影响局部血液循环,增加褥疮发生风险。例如,对于行动不便的老年人,家属应定时协助其更换体位,避免身体某一部位持续受压。对于婴幼儿,由于皮肤娇嫩且活动少,也需定期调整体位,一般每小时左右观察并轻缓移动其身体受压部位。
(二)保持皮肤清洁干燥
每天用温水清洁皮肤,尤其是易发生褥疮的部位,如骶尾部、足跟、肘部等。清洁时要注意水温适宜,一般在38-40℃左右,避免过冷或过热刺激皮肤。清洁后轻轻擦干,保持皮肤干燥。对于出汗较多的患者,如因疾病导致多汗的人群,要及时更换潮湿的衣物和床单,防止汗液长时间浸渍皮肤。
二、褥疮的分期治疗
(一)Ⅰ期褥疮
此期表现为局部皮肤红、肿、热、痛或麻木,皮肤完整。治疗主要是解除压迫因素,增加翻身次数,局部可使用气垫、减压床垫等,促进血液循环恢复。例如,使用充气式气垫床,可有效分散身体压力,减轻局部受压情况。对于婴幼儿Ⅰ期褥疮,要特别注意保持受压部位清洁,避免摩擦,可轻轻按摩受压部位促进血液循环,但力度要轻柔。
(二)Ⅱ期褥疮
表皮或真皮部分缺损,表现为浅溃疡,基底部湿润,无坏死组织。治疗时要保护创面,避免感染。可使用水胶体敷料等湿性愈合敷料覆盖创面,为创面营造湿润环境,促进愈合。对于有渗出的Ⅱ期褥疮创面,要定期更换敷料,观察创面变化。婴幼儿Ⅱ期褥疮要注意选择温和、无刺激的敷料,且操作过程要更加轻柔,避免对婴幼儿造成额外伤害。
(三)Ⅲ期褥疮
全层皮肤缺损,可深及皮下组织,可见皮下脂肪,但骨骼、肌腱未外露。治疗需要清除坏死组织,保持创面引流通畅。可采用清创术去除坏死组织,然后根据创面情况选择合适的敷料,如藻酸盐敷料等。对于老年患者出现的Ⅲ期褥疮,要关注其整体营养状况,因为良好的营养有助于创面愈合,必要时可在医生指导下补充营养物质。
(四)Ⅳ期褥疮
全层皮肤缺损伴骨骼、肌腱或肌肉暴露,创面可能有坏死组织或焦痂。治疗较为复杂,可能需要外科手术干预,如清创缝合、皮瓣移植等。对于合并基础疾病较多的特殊人群,如患有糖尿病且出现Ⅳ期褥疮的患者,要严格控制血糖,因为高血糖不利于创面愈合,同时要密切监测创面感染情况,预防败血症等严重并发症。
三、营养支持对褥疮治疗的重要性
充足的营养摄入对于褥疮的治疗至关重要。蛋白质是组织修复的重要原料,患者应保证摄入足够的优质蛋白质,如瘦肉、鱼类、蛋类、豆类等。维生素C和锌等营养素也有助于促进创面愈合,维生素C可以从新鲜的蔬菜(如西兰花、青椒等)和水果(如橙子、猕猴桃等)中获取,锌可从坚果、瘦肉等食物中摄取。对于不能经口进食的患者,可能需要通过肠内营养或肠外营养的方式补充营养。例如,长期卧床且患有褥疮的老年人,若食欲不佳,可在医生评估下给予肠内营养制剂补充营养。婴幼儿处于生长发育阶段,营养支持对于其褥疮愈合更为关键,要保证充足的母乳或合适的配方奶摄入,以满足其生长和创面修复的营养需求。
四、医疗设备辅助治疗
(一)气垫床
气垫床通过交替充气和放气,使身体受压部位不断变化,有效降低局部压力,改善血液循环。例如,医用气垫床有多种类型,可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气垫床。对于肥胖患者,更需要选择能够提供足够支撑和减压效果的气垫床。
(二)减压坐垫
适用于长期坐位的患者,如截瘫患者等。减压坐垫能够分散臀部压力,减少坐骨结节等部位的受压时间。选择减压坐垫时要考虑其材质和设计,确保能有效发挥减压作用。对于儿童截瘫患者使用的减压坐垫,要特别注意符合儿童身体特点,保证舒适性和安全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