脚后跟筋膜炎怎么治疗
脚后跟筋膜炎可通过休息与制动、物理治疗、药物治疗、矫形器与鞋垫及康复锻炼来治疗。要保证充足休息,避免过度足部活动;急性期冷敷、过后热敷,还可进行冲击波治疗;非甾体类抗炎药要遵医嘱用;选合适矫形器或鞋垫改善受力;进行足部拉伸和小腿肌肉锻炼增加柔韧性、稳定足部,不同人群锻炼需注意力度等。
一、休息与制动
对于脚后跟筋膜炎患者,首先要保证充足的休息,避免长时间站立、行走或剧烈运动,尤其是涉及足跟受力的活动。这是因为过度的足部活动会加重足跟部筋膜的负担,导致炎症进一步加重。例如,长时间的徒步旅行、跑步等运动可能会使足跟筋膜反复受到牵拉刺激,从而加重筋膜炎的症状。不同年龄段的人群都需要注意,年轻人可能因运动爱好等原因更容易过度使用足部,而老年人可能因日常活动较多,也需特别留意休息。女性在穿着高跟鞋等不合适的鞋子时,更容易增加足跟部的压力,所以更要注意休息和选择合适的footwear。有既往足部损伤病史的患者,更应严格休息,让足跟筋膜有充分的时间恢复。
二、物理治疗
冷敷与热敷:在筋膜炎急性期(通常是发病初期的1-2天内),可以使用冷敷来减轻炎症和疼痛。冷敷能够收缩血管,减少局部的血液循环,从而减轻肿胀和疼痛。可以使用冰袋,每次冷敷15-20分钟,每天可进行3-4次。而在急性期过后(一般2-3天后),可以改为热敷,热敷能够促进局部血液循环,有助于炎症的消退和筋膜的修复。可以使用热毛巾、热水袋等进行热敷,温度以皮肤能够耐受为宜,每次热敷15-20分钟,每天可进行3-4次。不同年龄的人群对冷热的耐受程度有所不同,儿童皮肤较为娇嫩,冷敷和热敷时要特别注意温度和时间,避免冻伤或烫伤;老年人血液循环相对较慢,热敷时可适当延长时间,但也要注意温度。
冲击波治疗:体外冲击波治疗是一种有效的物理治疗方法。它通过冲击波的能量刺激,促进筋膜的修复和再生。研究表明,冲击波治疗可以改善局部的血液循环,减轻炎症反应,缓解疼痛。一般需要进行多个疗程的治疗,每个疗程之间有一定的间隔时间。对于不同年龄的患者,冲击波治疗的效果可能会因个体的身体状况和恢复能力有所差异。年轻人身体恢复能力相对较强,可能在治疗后恢复较快;老年人可能需要更多的疗程来达到较好的治疗效果。
三、药物治疗
非甾体类抗炎药可用于缓解疼痛和炎症,但需注意特殊人群的用药禁忌。例如,儿童一般不推荐使用非甾体类抗炎药,因为可能会引起胃肠道等不良反应;老年人使用时要注意可能增加胃肠道出血等风险,需在医生指导下谨慎使用。常用的非甾体类抗炎药如布洛芬等,但具体药物的选择和使用需遵循医生的建议,患者不可自行随意用药。
四、矫形器与鞋垫
合适的矫形器或鞋垫可以改善足部的生物力学结构,减轻足跟筋膜的压力。例如,定制的足弓支撑鞋垫可以纠正足部的异常受力,使足跟筋膜在行走或站立时受到的牵拉减少。不同年龄、性别和生活方式的人群需要根据自身的足部情况选择合适的矫形器或鞋垫。儿童处于足部发育阶段,需要选择适合儿童足部生长发育的矫形鞋垫;女性如果经常穿高跟鞋,可能需要选择具有一定缓冲和支撑功能的鞋垫来保护足跟筋膜;老年人可能因足部关节退变等原因,需要选择能够提供更好支撑和减震的鞋垫。
五、康复锻炼
足部拉伸锻炼:进行足部的拉伸锻炼可以增加足跟筋膜的柔韧性。例如,坐在椅子上,将患侧脚放在地上,用手将脚趾向身体方向牵拉,保持15-30秒,然后放松,重复多次。每天可以进行3-4组这样的拉伸锻炼。不同年龄的人群在进行拉伸锻炼时要注意力度,儿童的足部较为娇嫩,拉伸力度要适中;老年人可能因关节灵活性下降,拉伸时要缓慢进行,避免过度拉伸造成损伤。
小腿肌肉锻炼:加强小腿肌肉的力量可以更好地稳定足部,减轻足跟筋膜的负担。例如,进行踮脚尖运动,双脚后跟慢慢抬起,尽量将脚跟抬高,然后缓慢放下,重复多次。每天可以进行3-4组,每组10-15次。不同生活方式的人群,如长期久坐的人,可能小腿肌肉力量较弱,更需要加强小腿肌肉锻炼来改善足跟筋膜的状况。有足部既往病史的患者在进行康复锻炼时要根据自身恢复情况逐渐增加锻炼强度,避免因锻炼不当加重病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