肌筋膜炎是什么病
肌筋膜炎是常见肌肉骨骼系统疾病,又称纤维织炎,是肌肉和筋膜的无菌性炎症反应。病因包括肌肉过度使用、受寒、外伤;临床表现有疼痛、肌肉紧张或痉挛、皮肤麻木或感觉减退;诊断靠体格检查及影像学检查;治疗包含物理治疗和康复锻炼,需综合多因素认识应对。
一、病因
1.肌肉过度使用:长期重复某一姿势、过度劳累等可导致肌肉、筋膜受损。例如,长时间伏案工作的人,颈部和肩部肌肉持续处于紧张状态,容易引发颈肩部肌筋膜炎;运动员高强度训练时,相应部位肌肉反复牵拉,也易患肌筋膜炎。不同年龄、性别的人群都可能因过度使用肌肉而发病,一般来说,长期从事体力劳动或需要保持特定姿势工作的人群风险更高。
2.受寒:寒冷刺激可引起肌肉血管收缩,导致肌肉缺血、水肿,进而诱发肌筋膜炎。例如,冬季在寒冷环境中未做好保暖,肩背部肌肉受到寒冷影响,容易出现肌筋膜炎症状。年龄较大者因体温调节能力相对较弱,更易受寒冷因素影响而发病;女性在生理期或产后身体较为虚弱,也较易因受寒引发肌筋膜炎。
3.外伤:急性外伤后处理不当,可能会导致肌筋膜炎。比如,腰部急性扭伤后,若没有得到正确、及时的治疗,局部肌肉、筋膜修复过程中可能出现异常,进而引发肌筋膜炎。有外伤病史的人群相对更易患肌筋膜炎,不同年龄段都可能因外伤而发病,但儿童由于身体恢复能力相对较强,若外伤处理得当,发病风险相对较低;而老年人外伤后恢复较慢,发病风险相对较高。
二、临床表现
1.疼痛:是肌筋膜炎最主要的症状。疼痛性质多样,可为酸痛、胀痛或刺痛等,疼痛部位固定,常可摸到疼痛性的结节或条索状改变。例如,腰背部肌筋膜炎患者常表现为腰背部弥漫性疼痛,晨起时疼痛明显,活动后可稍有缓解,但劳累后又加重;颈部肌筋膜炎患者多有颈部疼痛、僵硬感,可放射至肩部。不同年龄、性别的患者疼痛表现可能类似,但老年人可能因合并其他基础疾病,疼痛感知和耐受程度有所不同;女性在生理期等特殊时期,疼痛可能会有一定变化。
2.肌肉紧张或痉挛:受累部位肌肉可出现紧张、痉挛,导致局部活动受限。比如,肩部肌筋膜炎患者肩部肌肉紧张,上臂活动范围减小,穿衣、梳头等动作可能会受到影响。儿童由于肌肉力量相对较弱,肌肉紧张或痉挛可能会对其运动功能产生更明显的影响;老年人肌肉力量衰退,肌肉紧张或痉挛可能会加重活动受限程度。
3.皮肤麻木或感觉减退:部分患者可能出现受累区域皮肤麻木或感觉减退的情况,这是由于炎症刺激周围神经所致。不同年龄、性别的患者发生皮肤麻木或感觉减退的概率可能无明显差异,但老年人可能因神经本身的退行性变,更容易出现此类表现。
三、诊断
1.体格检查:医生通过触诊可发现肌肉紧张、压痛性结节或条索状物,有时还可诱发疼痛的放射。例如,检查腰背部肌筋膜炎时,可在腰背部特定区域摸到敏感的压痛点。不同年龄段和性别的患者在体格检查时,医生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调整检查力度和方式,但总体检查方法类似。
2.影像学检查:一般X线检查无特异性表现,主要用于排除其他骨骼疾病。而超声或磁共振成像(MRI)检查可发现肌肉、筋膜的水肿、增厚等改变,有助于明确诊断。对于儿童患者,应尽量避免过多接受辐射性检查,优先考虑超声检查;老年人若存在骨质疏松等情况,影像学检查时需注意与其他疾病鉴别。
四、治疗
1.物理治疗:包括热敷、红外线照射、超声波治疗等。热敷可促进局部血液循环,缓解肌肉紧张;红外线照射能深入组织,改善炎症部位的代谢;超声波治疗可起到消炎、止痛的作用。不同年龄、性别的患者可根据自身情况选择合适的物理治疗方法,儿童进行物理治疗时要注意控制温度和时间,避免烫伤等;老年人皮肤感觉相对迟钝,进行热敷等治疗时要密切关注皮肤反应。
2.康复锻炼:适当的康复锻炼有助于增强肌肉力量,改善肌肉柔韧性,预防肌筋膜炎复发。例如,进行颈部伸展、腰部拱桥运动等。不同年龄段和性别的患者康复锻炼的方式和强度应有所调整,儿童可在家长陪同下进行简单的、适合其年龄的康复动作;老年人康复锻炼要注意循序渐进,避免剧烈运动。
肌筋膜炎是一种需要综合考虑多种因素的疾病,通过了解其病因、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等方面的内容,有助于更好地认识和应对该疾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