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判断是腰背肌筋膜炎
腰背肌筋膜炎有腰背部弥漫性疼痛、肌肉紧张与痉挛等症状表现,体格检查有压痛点及肌肉活动度受限,影像学检查中X线可排除其他腰部疾病,MRI可显示软组织改变,需与腰椎间盘突出症、强直性脊柱炎等鉴别,腰椎间盘突出症有下肢放射性症状等,强直性脊柱炎有脊柱僵硬等典型表现。
一、症状表现
1.疼痛特点:腰背肌筋膜炎患者常出现腰背部弥漫性疼痛,疼痛性质多为酸痛、胀痛或刺痛等,疼痛可在晨起时加重,活动后可稍有缓解,但长时间劳作或劳累后又会加重。疼痛范围较为广泛,可累及整个腰背部。例如,部分患者会感觉腰背部像有一层筋膜紧紧束缚,活动时这种束缚感伴随疼痛影响活动。不同年龄、性别患者表现可能无明显差异,但长期从事重体力劳动或伏案工作的人群相对更易出现相关症状,因为此类人群腰背部肌肉筋膜长期处于紧张或劳损状态。
2.肌肉紧张与痉挛:患者腰背部肌肉可触及紧张的条索状硬结,按压时可引起疼痛并可向远处放射。肌肉痉挛可导致腰背部活动受限,比如弯腰、转身等动作可能会受到明显影响。对于儿童,若存在长期不良姿势等情况也可能引发类似肌肉问题,但相对成人发生率较低;女性在孕期由于体重增加等因素可能使腰背部肌肉筋膜承受更大压力,更容易出现肌肉紧张痉挛情况。
二、体格检查
1.压痛点:在腰背部肌肉的起止点、肌腹等部位可找到固定的压痛点,这些压痛点通常有一定的特异性,是诊断腰背肌筋膜炎的重要依据之一。压痛点位置相对固定,用手指按压时患者能明确指出疼痛位置,且可伴有局部肌肉紧张。不同个体的压痛点位置可能略有差异,但都集中在腰背部相关肌肉筋膜区域。对于有既往腰背损伤病史的人群,其压痛点可能更明显或分布范围更广。
2.肌肉活动度检查:通过检查患者腰背部的前屈、后伸、侧弯、旋转等活动范围,可发现活动度较正常受限。比如正常情况下能轻松前屈触摸脚趾的动作,腰背肌筋膜炎患者可能无法顺利完成,且在活动过程中会因疼痛而有所顾忌。年龄较小的儿童由于自身配合度等问题,检查时需更耐心引导;老年人由于本身肌肉功能退化等因素,其肌肉活动度本身可能相对较差,在判断时需综合考虑其基础健康状况。
三、影像学检查
1.X线检查:X线检查通常无特异性的病理改变,可能仅表现为腰背部软组织影模糊等非典型表现,但可用于排除腰椎骨折、腰椎间盘突出等其他腰部疾病。对于不同年龄人群,X线检查的意义类似,主要是排除其他器质性病变。例如,儿童若怀疑腰背肌筋膜炎,X线可排除是否有先天性脊柱发育异常等情况;老年人通过X线可查看腰椎骨质有无明显退变等情况,进而辅助判断是否为腰背肌筋膜炎。
2.磁共振成像(MRI)检查:MRI检查可更清晰地显示腰背部肌肉、筋膜等软组织的情况,能发现肌肉筋膜有无水肿、渗出等改变,对早期诊断腰背肌筋膜炎有一定帮助。不过,一般在初步怀疑腰背肌筋膜炎时,先通过症状、体格检查初步判断,若需要进一步明确软组织病变情况时才考虑进行MRI检查。不同年龄段人群在进行MRI检查时无特殊禁忌,但儿童检查时需注意固定体位以保证检查图像清晰准确。
四、鉴别诊断
1.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间盘突出症除了有腰背部疼痛外,常伴有下肢放射性疼痛、麻木等症状,而腰背肌筋膜炎一般无下肢放射性症状。通过详细的病史询问、体格检查以及影像学检查(如MRI可清晰显示椎间盘突出情况)可进行鉴别。例如,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进行直腿抬高试验等神经牵拉试验常呈阳性,而腰背肌筋膜炎患者一般无此表现。不同性别、年龄人群这两种疾病的鉴别要点相同,但在儿童中腰椎间盘突出症相对较少见,主要需与腰背肌劳损等情况鉴别;女性孕期出现腰背疼痛时,需注意与腰椎间盘突出症等相鉴别,因为孕期特殊生理状态可能会影响疾病表现。
2.强直性脊柱炎:强直性脊柱炎多见于青年男性,除腰背部疼痛外,常伴有脊柱僵硬、活动受限进行性加重,且HLA-B27多呈阳性,影像学检查早期可出现骶髂关节炎症改变等。而腰背肌筋膜炎无这些典型表现,通过相关实验室检查及影像学的动态观察可进行鉴别。对于不同年龄人群,强直性脊柱炎在青少年中的表现可能有其特点,需注意与腰背肌筋膜炎区分;女性患强直性脊柱炎的概率相对男性较低,但也需纳入鉴别范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