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检查是否是卵巢癌
卵巢癌的检查与诊断包括多方面内容:病史与症状评估需了解个人史和家族史,观察腹胀等症状;体格检查有妇科和全身检查;影像学检查涵盖超声、CT、MRI、PETCT等;实验室检查包括肿瘤标志物检测及血常规等其他检查;病理检查有手术活检和穿刺活检。此外,针对年轻女性、老年女性和有家族遗传史的特殊人群,分别在保留卵巢功能、评估身体状况和定期筛查等方面有不同提示。
一、病史与症状评估
1.病史询问:医生会详细了解患者的个人史、家族史。个人史方面,长期服用促排卵药物、未生育、月经初潮早或绝经晚等因素会增加卵巢癌风险。家族史中,若直系亲属患有卵巢癌、乳腺癌、结直肠癌等,患者患卵巢癌的几率也会升高。例如,携带BRCA1或BRCA2基因突变的女性,患卵巢癌的风险显著增加。
2.症状观察:卵巢癌早期症状不明显,随着病情进展可能出现腹胀、腹痛、腹部肿块、腹水、月经紊乱、消瘦、乏力等症状。对于出现这些症状的女性,尤其是年龄在50岁以上、有相关高危因素的人群,需进一步检查。
二、体格检查
1.妇科检查:医生通过双合诊或三合诊检查子宫、附件的情况,了解卵巢的大小、形态、质地、活动度等。若触及卵巢肿块,需关注肿块的大小、边界、有无压痛等。绝经后女性卵巢应缩小,若可触及增大的卵巢,需警惕卵巢癌。
2.全身检查:包括检查浅表淋巴结,如腹股沟、锁骨上淋巴结等,若发现肿大的淋巴结,可能提示卵巢癌已有转移。同时,还会检查腹部有无压痛、反跳痛、肝脾是否肿大等。
三、影像学检查
1.超声检查:是卵巢癌筛查的常用方法,可清晰显示卵巢的形态、大小、结构及有无肿块。经阴道超声检查对早期卵巢癌的诊断价值更高,能发现较小的卵巢肿物,并判断肿物的性质,如囊性、实性或混合性。彩色多普勒超声还可观察肿物内部的血流情况,有助于判断肿物的良恶性。
2.CT检查:能更全面地显示盆腔及腹腔的情况,对于判断卵巢癌的分期、有无淋巴结转移及远处转移有重要意义。增强CT可以更好地显示肿物的血供情况,帮助鉴别肿物的性质。
3.MRI检查:对软组织的分辨能力较强,在诊断卵巢癌方面有独特的优势。对于超声和CT检查难以明确的病变,MRI检查有助于进一步诊断和鉴别诊断。
4.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PET)-CT检查:可以检测全身的代谢情况,对于发现卵巢癌的远处转移病灶有较高的灵敏度。主要用于卵巢癌治疗后的复发监测和病情评估。
四、实验室检查
1.肿瘤标志物检测:常用的卵巢癌肿瘤标志物有CA125、HE4等。CA125在卵巢上皮癌患者中常升高,尤其是浆液性卵巢癌,但其他一些疾病如子宫内膜异位症、盆腔炎等也可能导致CA125轻度升高。HE4对卵巢癌的诊断有较高的特异性,与CA125联合检测可以提高卵巢癌诊断的准确性。此外,AFP、hCG等标志物在某些特殊类型的卵巢癌如卵黄囊瘤、绒癌等中有诊断价值。
2.其他检查:如血常规、肝肾功能、凝血功能等检查,可了解患者的一般情况,评估患者的身体状况,为后续的治疗提供参考。
五、病理检查
1.手术活检:是诊断卵巢癌的“金标准”。通过手术切除卵巢肿物,进行病理检查,明确肿物的性质、类型及分期。手术方式包括全面分期手术和肿瘤细胞减灭术等。
2.穿刺活检:在超声或CT引导下,经皮穿刺卵巢肿物,获取组织进行病理检查。该方法适用于无法进行手术或需要明确肿物性质以指导治疗的患者,但穿刺活检有引起肿瘤种植转移的风险,需谨慎选择。
特殊人群提示:
1.年轻女性:对于年轻未生育的女性,在检查过程中应尽量保留卵巢功能。若发现卵巢肿物,需综合考虑肿物的性质、患者的生育需求等因素制定治疗方案。同时,年轻女性可能对疾病的认知不足,心理负担较重,需要给予更多的心理支持和健康宣教。
2.老年女性:老年女性身体机能下降,可能合并多种基础疾病,在进行检查和治疗时需充分评估身体状况,选择合适的检查方法和治疗方案。例如,在进行手术时,需评估患者的心、肺、肝、肾等重要脏器的功能,确保手术安全。
3.有家族遗传史的女性:建议定期进行卵巢癌筛查,可进行基因检测,了解自己是否携带相关基因突变。若携带基因突变,可在医生的指导下采取预防性措施,如预防性卵巢切除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