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产儿脑瘫表现
早产儿脑瘫患儿存在多方面异常表现,包括运动发育异常(姿势异常、运动发育落后)、肌张力异常(肌张力增高、肌张力减低)、反射异常(原始反射延迟消失、异常反射引出)、智力语言及认知障碍(智力低下、语言障碍、认知障碍)以及可能合并癫痫发作,这些异常与早产儿脑部发育未成熟、脑损伤等因素相关。
一、运动发育异常
1.姿势异常:早产儿脑瘫患儿常存在异常姿势,如肌张力异常导致的姿势异常。部分患儿可能出现头后仰、四肢僵硬呈角弓反张样姿势,或身体发软、姿势松软等。这是由于脑部损伤影响了运动神经元的正常功能,导致肌肉张力调节失衡。在年龄方面,早产儿本身神经系统发育未成熟,出生后更易出现此类因脑损伤引发的姿势异常情况。
2.运动发育落后:正常婴儿在相应月龄会有一定的运动发育里程碑,如2-3个月会抬头、4-5个月会翻身等。而早产儿脑瘫患儿可能在运动发育上明显落后,比如3个月仍不能抬头、4-5个月不能主动伸手抓物等。这与脑部受损后运动功能的发育受阻有关,其生活方式上由于身体运动功能受限,可能活动较少,进一步影响运动发育的推进。
二、肌张力异常
1.肌张力增高:表现为肌肉僵硬,被动活动肢体时阻力增大。例如,给患儿活动上肢时,感觉活动不灵活,像折刀样肌张力增高表现较为常见。这是因为脑部病变影响了锥体系和锥体外系的功能,导致肌肉的紧张度异常升高。对于早产儿来说,其脑部在发育过程中受到损伤,更容易出现肌张力增高的情况,病史中早产这一因素增加了脑部损伤引发肌张力异常的风险。
2.肌张力减低:患儿肢体松软,自主运动减少。如抱患儿时感觉肢体无力,像棉花一样松软。这是由于脑部损伤导致支配肌肉的神经传导异常,使得肌肉收缩功能减弱。早产儿本身神经系统发育不完善,脑损伤后更易出现肌张力减低的情况,生活方式上由于肌张力低可能活动更少,进一步影响身体机能的发展。
三、反射异常
1.原始反射延迟消失:正常婴儿出生后具有一些原始反射,如拥抱反射、握持反射等,这些反射会在出生后一定月龄逐渐消失。而早产儿脑瘫患儿可能出现原始反射延迟消失的情况,例如拥抱反射在4个月后仍未消失。这是因为脑部损伤影响了神经系统的正常发育进程,导致原始反射的消退机制受到干扰。早产这一因素使得脑部在发育过程中更容易受到各种不良因素影响,从而出现原始反射延迟消失的现象。
2.异常反射引出:可能引出一些原始反射,如不对称颈紧张反射持续存在等。不对称颈紧张反射表现为头转向一侧时,该侧上下肢伸直,对侧上下肢屈曲。这是由于脑部病变破坏了正常的神经反射调控机制,使得异常的反射弧得以兴奋。早产儿由于脑部发育未成熟,脑损伤后更易出现这种异常反射引出的情况,病史中的早产史增加了出现此类异常反射的风险。
四、智力、语言及认知障碍
1.智力低下:部分早产儿脑瘫患儿可能伴有智力低下,表现为对周围环境反应迟钝,认知能力较同龄正常儿童差。这是因为脑部损伤影响了大脑的发育和功能,特别是与智力相关的脑区受到损害。早产儿本身脑部发育尚未成熟,脑损伤后更易出现智力方面的问题,在年龄和病史因素共同作用下,智力发育受影响的概率增加。
2.语言障碍:患儿可能出现语言发育迟缓,如不能正常发音、语言表达困难等。这是由于脑部损伤影响了语言中枢的发育和功能,导致语言相关的神经传导和功能障碍。早产儿脑部发育不完善,脑损伤后语言中枢更容易受到影响,生活方式上由于运动、智力等方面的问题可能导致与外界交流互动减少,进一步加重语言障碍的发展。
3.认知障碍:在认知方面表现为对事物的理解、判断等能力低于正常儿童。例如,不能正确区分物体的大小、颜色等基本属性。这是因为脑部损伤影响了大脑的认知功能区域,使得患儿在认知过程中出现障碍。早产这一病史因素使得脑部在发育过程中更易受损,从而影响认知功能的正常发展。
五、癫痫发作
部分早产儿脑瘫患儿可能合并癫痫发作,表现为突然的肢体抽搐、意识丧失等症状。这是由于脑部损伤导致大脑神经元异常放电引起的。早产儿脑部发育未成熟,脑损伤后更易出现神经元异常放电的情况,年龄和病史因素共同增加了癫痫发作的可能性,在护理早产儿脑瘫患儿时,需要密切观察是否有癫痫发作的迹象,以便及时发现和处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