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椎骨质增生如何根除
颈椎骨质增生是常见骨科疾病,由颈椎椎体边缘骨赘增生,与多种因素相关。非手术治疗有物理治疗(牵引、按摩推拿、热敷)和运动疗法(颈部功能锻炼、游泳);药物治疗包括非甾体抗炎药和营养神经药物;手术适用于严重压迫经非手术无效且出现相关症状者,有风险需注意;预防要保持正确姿势、适度颈部活动、选合适枕头,综合治疗可缓解症状、延缓进展,符合指征可手术,积极预防可降低风险或减缓进展。
非手术治疗措施
物理治疗:
牵引治疗:通过牵引力和反牵引力相互平衡,使颈椎间隙得到拉开,减少椎间盘对神经根的压迫,缓解疼痛等症状。一般适用于颈椎间隙变窄、有神经根受压表现的患者,但脊髓型颈椎病患者通常不适合牵引治疗。对于年龄较大、体质较弱的患者,牵引时要密切关注反应,避免过度牵引导致颈部损伤。
按摩推拿:专业的按摩推拿可以缓解颈部肌肉痉挛,改善局部血液循环。但按摩推拿需由专业医生操作,对于存在骨质增生且伴有严重椎管狭窄、椎体不稳的患者,不当的按摩推拿可能会加重脊髓、神经损伤。比如一些老年患者骨质增生同时合并骨质疏松,按摩力度不当易引发骨折等不良事件。
热敷:利用热传导作用,改善颈部血液循环,减轻肌肉紧张。可以用热毛巾、热水袋等进行热敷,温度一般控制在40-50℃,每次15-20分钟,每天可进行数次。对于皮肤感觉迟钝的患者,如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合并颈椎骨质增生,要注意避免烫伤。
运动疗法:
颈部功能锻炼:如“米字操”,患者缓慢做颈部前屈、后伸、左右侧屈及左右旋转运动,每个动作保持5-10秒,重复10-15次。通过颈部肌肉的有节律收缩舒张,增强颈部肌肉力量,维持颈椎稳定性。但运动时要注意循序渐进,避免过度运动造成颈部损伤。对于患有高血压的患者,颈部过度后仰等动作可能会引起血压波动,运动时需密切监测血压。
游泳:游泳是一种全身性的运动,尤其是蛙泳,在游泳过程中颈部处于自然伸展状态,有利于颈椎的保养。对于不同年龄段的患者,都可以根据自身情况选择合适的游泳方式,但要注意游泳后的保暖,防止颈部受凉加重病情。
药物治疗
非甾体抗炎药:可缓解疼痛和炎症,如布洛芬等,但长期使用可能会有胃肠道不适等副作用。对于有胃溃疡病史的患者要谨慎使用,这类患者使用非甾体抗炎药可能会诱发溃疡复发。
营养神经药物:当颈椎骨质增生压迫神经根出现神经症状时,可使用甲钴胺等营养神经药物,促进神经功能恢复。但药物治疗只是辅助手段,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颈椎骨质增生问题。
手术治疗情况
手术适应证:当颈椎骨质增生严重压迫脊髓、神经根,经过严格的非手术治疗无效,出现进行性肢体无力、行走不稳、大小便功能障碍等情况时,可考虑手术治疗。例如患者出现下肢行走像踩棉花一样的感觉,经保守治疗3个月以上无改善,就可能需要手术干预。
手术风险及注意事项:手术存在一定风险,如出血、神经损伤、感染等。对于老年患者,手术耐受性相对较差,术前要进行全面的身体评估,包括心肺功能等。术后要加强护理,密切观察患者肢体感觉、运动等情况,早期进行康复锻炼,但要在医生指导下进行,避免不当康复导致病情加重。
预防措施
保持正确姿势:无论是工作还是日常生活中,都要保持正确的坐姿和站姿,避免长期低头。例如伏案工作时,保持电脑屏幕与眼睛水平,座椅高度合适,使颈部处于自然舒适的位置。对于儿童和青少年,要注意纠正不良的书写、看书姿势,预防颈椎过早出现退变导致骨质增生。
适度颈部活动:避免长时间保持同一姿势,定时进行颈部活动,每隔1-2小时就活动一下颈部,做一些简单的颈部伸展等动作。对于经常出差乘坐飞机的人群,在飞机上也可以适当活动颈部,缓解颈部疲劳。
选择合适枕头:枕头高度要适中,一般以10-15厘米为宜,枕头宽度应能支撑颈部,使颈椎保持生理曲度。例如枕头不宜过高或过低,过高会导致颈部前屈过度,增加颈椎压力;过低则不能有效支撑颈部,同样不利于颈椎健康。对于不同体型的人,可选择适合自己的枕头,如侧睡时枕头高度应与肩宽一致。
颈椎骨质增生目前很难完全根除,通过综合的非手术治疗可以缓解症状、延缓病情进展,对于符合手术指征的患者可考虑手术治疗,同时积极采取预防措施可降低颈椎骨质增生的发生风险或减缓其进展速度。不同人群在治疗和预防过程中要根据自身特点进行调整,以达到更好的治疗和保健效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