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腰肌筋膜炎
腰肌筋膜炎是腰部肌肉及其附着点筋膜等组织的非特异性炎症,病因包括肌肉劳损、寒冷潮湿环境、外伤;临床表现有疼痛、肌肉紧张或痉挛、活动受限;诊断通过病史询问、体格检查、影像学检查;治疗与康复包括非药物治疗(休息、物理治疗、康复锻炼)和药物治疗,不同人群需根据自身特点采取相应措施维护腰部健康。
一、病因
1.肌肉劳损:长期腰部肌肉处于紧张状态,如久坐、久站、长期弯腰劳作等,会使肌肉持续收缩,导致局部缺血、代谢产物堆积,引发炎症反应。例如,长期从事重体力劳动的人群,腰部肌肉频繁受力,更容易患上腰肌筋膜炎。不同年龄、性别人群均可因这类生活方式因素发病,年龄较大者可能因肌肉功能减退更易受影响,女性若长期穿着不合适的高跟鞋等影响腰部姿势的情况,也会增加发病风险。
2.寒冷、潮湿环境:腰部长期处于寒冷、潮湿的环境中,会影响局部血液循环,使肌肉和筋膜发生痉挛、缺血,进而诱发炎症。比如在寒冷的冬季,长期处于阴冷潮湿的工作环境中的人群,腰肌筋膜炎的发病几率相对较高。
3.外伤:腰部急性损伤后,若治疗不及时或处理不当,局部组织修复不良,也可能发展为腰肌筋膜炎。例如腰部受到撞击等急性外伤后,没有得到规范有效的治疗,就可能遗留慢性的筋膜炎症问题。
二、临床表现
1.疼痛:腰部疼痛是主要症状,疼痛性质多为酸痛、胀痛,可向臀部放射,疼痛程度不一,一般在劳累后加重,休息后可缓解,但容易反复发作。不同年龄人群疼痛感受可能有差异,儿童由于表述能力有限,可能表现为哭闹、活动受限等;成年人能较明确表达疼痛的部位和程度;老年人可能因合并其他基础疾病,疼痛表现可能不典型,但仍会有腰部不适的感觉。
2.肌肉紧张或痉挛:腰部肌肉可出现紧张、痉挛,用手触摸时可感觉到肌肉僵硬,按压时可发现有痛点(即激痛点),这些痛点多在肌肉的起止点附近或肌肉的筋膜处。
3.活动受限:由于腰部疼痛和肌肉痉挛,患者腰部活动会受到不同程度的限制,表现为弯腰困难、转身不便等。年龄较小的儿童可能因腰部不适而不愿活动,成年人则会因活动受限影响日常生活和工作,老年人活动受限可能会进一步影响其日常的行动能力和生活自理能力。
三、诊断
1.病史询问:详细了解患者腰部的劳损史、外伤史、寒冷潮湿环境接触史等。比如询问患者是否长期从事久坐伏案工作,是否有过腰部急性扭伤等情况。
2.体格检查:医生会对腰部进行详细的体格检查,重点检查腰部肌肉的紧张度、有无压痛及压痛的具体部位等。通过触摸和按压,判断是否存在筋膜炎相关的病理表现。
3.影像学检查:一般X线检查多无特异性表现,主要用于排除腰椎的其他病变,如腰椎骨折、腰椎结核等;磁共振成像(MRI)检查可发现腰部肌肉、筋膜等组织的炎性改变,对腰肌筋膜炎的诊断有一定帮助,但通常不作为首选的初筛检查方法。
四、治疗与康复
1.非药物治疗
休息:适当休息是缓解腰肌筋膜炎症状的重要措施,避免过度劳累,让腰部肌肉得到充分的放松。不同年龄人群休息的方式和时长可有所不同,儿童需要保证充足的睡眠来促进身体恢复;成年人可根据工作和生活情况合理安排休息时间;老年人休息时要注意姿势舒适,避免腰部受压。
物理治疗:常见的有热敷、红外线照射、超声波治疗等。热敷可以促进腰部血液循环,缓解肌肉痉挛;红外线照射和超声波治疗等也能起到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减轻炎症反应的作用。不同年龄人群在物理治疗时要注意温度和剂量的把控,儿童皮肤娇嫩,温度不宜过高;老年人皮肤感觉相对迟钝,要防止烫伤等情况发生。
康复锻炼:进行适当的腰部康复锻炼,如五点支撑法、小飞燕等动作,有助于增强腰部肌肉力量,改善腰部的柔韧性和稳定性。但锻炼要循序渐进,根据自身情况适度进行,避免过度锻炼加重症状。儿童由于骨骼肌肉系统尚未发育完全,康复锻炼要在专业人员指导下进行简单、适度的活动;成年人可根据自身体能选择合适的锻炼强度和方式;老年人锻炼时要注意动作轻柔,防止发生意外。
2.药物治疗:可使用非甾体类抗炎药等缓解疼痛和炎症,但具体药物需遵医嘱,且要注意不同人群的用药禁忌等情况,例如儿童一般不首选非甾体类抗炎药。
总之,腰肌筋膜炎的发生与多种因素相关,通过了解其病因、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康复等方面的情况,有助于对该疾病进行有效的预防和治疗,不同人群在各个环节都需要根据自身特点采取相应的措施来维护腰部健康。



